分類
經濟分析 證券投資

三個近日值得注意的金融市場現象

1. Birdgewater最新一份報告指出1960年以來所有的熊市反轉都是發生在Fed貨幣寬鬆時期。

而且超過一半是Fed轉入貨幣寬鬆政策相當時間後,股市才開始底部翻身。換言之,現在是熊市反轉的可能性相當低。

還記得我在今年初對美國投資市場提出的預想說明,2022年投資市場主軸就是通膨與利率上升,貨幣因素將是最關鍵因子。

目前看來年也差不多如此,而且就貨幣因素本身來說,並沒有太多樂觀理由。

2. MBS 住房債券無人購買,房貸違約率可能提高,FED成為目前持有最多MBS的機構,自然也成為房貸違約下最大風險承擔者。

美國房市也陷入寒冬。還記得2020年WFH帶來一場瘋狂地房地產追高,如今雖然尚未有明顯房地產價格崩盤,但買氣縮手卻是不爭事實。

Fed過去幾年一直是MBS最大買家。但如今Fed自己在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政策目標下,怎麼可能做到又要印錢買MBS同時又要回收貨幣?一旦這最大買家收手,美國房地產失去持續住資的水龍頭,當前價格又如何在上漲超過三倍的房貸利率下繼續維持?目前美國房貸利率來到7%,為20年來最高點。

根據Black Knight Inc. 調查,美國房產已經因房市價格下修資不抵債的數量約佔整體2022年交易房產的8%。一旦美國出現更多資不抵債而放棄繼續繳納房貸(斷供),則因房地產又起的金融風暴恐怕成形。

3. BIS第四季報告指出全球隱藏債務風險高攀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報告指出,全世界存在高達$65兆美元的隱藏債務,藏在外匯互換(foreign-exchange swaps )這個項目裡,但因為某些會計準則與法律因素,這些債務並未出現在各國銀行或公司的財務報表上。可說是隱形炸彈。

多國退休基金與保險公司都可能與該外匯互換有高度風險聯繫。例如歐洲退休基金借了歐元之後,透過外匯互換拿到美元,再投資美元計價的金融資產。抵押品就是這些歐元。同理,日本等世界許多國家都存在類似的操作方式。這就造成,假熱短期匯率大波動亦或美國利率上升到某個閾值都可能觸發某國貨幣對美元的流動性枯竭,從而引發骨牌效應,許多資產、虛擬或連動性金融商品被迫斷頭,一場金融風暴可能由此而生。但國際清算銀行特別指出,糟糕的是沒有人弄得清楚這太複雜的金融遊戲,就像是一團亂七八糟的毛線,每一根露出的線頭都可能牽一髮動全身地導致大樓坍塌。

而這一切跟美元牽連的金融亂局,肇因跟Fed長年人為低利率環境有關,偏偏多發生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因此Fed很可能無法承擔「最後債務人」的角色,即便2008年金融風暴後,Fed特別設立對他國的緊急美元窗口也救不了火。國際清算銀行認為,一旦風險發生,Fed將被迫抵上美元信譽與美國人民稅金來救場,但這對已經搖搖欲墜的美元霸權以及債務超過GDP的美國政府財務健康是雪上加霜。

有鑑於Fed現在滿眼只有美國國內通膨與就業數字,恐怕對BIS提出的警告,不說視若無睹也該說是有心無力。

於是BIS自己也說我們就坐在一個不定時炸彈上,每天只能慶幸今日運氣夠好,炸彈沒爆。

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英國有大量女性迫於生計從事賣淫

英國金融時報長篇報導2022年以來,英國有大量女性迫於生計從事賣淫。文章開頭女主角Tiffany原是公務員,現今迫於英國衰敗的經濟與窘困的生計,每天由丈夫接送到嫖客處所賣淫。

FT調查發現2022年加入賣淫產業的婦女人數是2019年的三倍。

一個專門援助賣淫女性毒品施用的慈善組織Sheffield Working Women’s Opportunities Project 指出,與過去高比例為了繼續購買毒品而賣淫的現象不同,2022年下海從事賣淫者大多數就是為了支付通膨漲價下一般家庭開銷。

一名叫Jodie,現年52歲,已經站街賣身30年的女士表示,今年以來,她的老客戶們紛紛試圖殺價,而她也欣然接受,因為她知道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價格從疫情前£20~30降到現在£10~15,約莫是50%。

同時服務內容,需要口交跟肛交的客戶需求也開始增加。這在經濟學上表示買方具有較高壟斷性,恰好符合第一線妓女的觀察:「因為客人知道女孩子很缺錢("…because they must know girls are hard up…")」。交易內容的改變往往是價格以外,更重要的經濟學訊號。

當然這也意味著賣淫的女孩們將面對更暴力的客戶需求。

這點我在2018年的文章也簡略討論過:經濟好壞本身會直接影響妓女工作上面對的人身風險。根據統計,2004年妓女被殺害的比率是204人/每十萬人;而伐木工人死亡率是118人/每十萬人。賣淫是一個比伐木死亡率還要高的危險職業。

Scott Cunningham、Gregory DeAngelo與John Tripp這三名經濟學家研究發現美國人常用的地區型線上分類目錄廣告Craigslist在2002~2010提供色情廣告刊登服務的期間內,降低妓女被殺害死亡率約17.4%,同時也顯著降低一般女性的被強暴率。

反過來,有些原本在家接客的妓女,疫情後被迫投靠妓院。Audrey Caradonna 表示一樣的收入,過去在家每日只要接三個,現在在妓院每日得接到10個。她擔心某個嫖客在交易過程涉嫌絞死妓女,疫情前一樓一鳳模式她可以拒絕,但在妓院卻有可能碰上。

該篇報導還談到立法將性交易入罪化會大幅度提高妓女的工作人身風險,這一點我也在好幾年前的文章中從法律經濟分析角度談過。性交易除罪化正常化才是保障底層低收入女性無論是收入或基本人身安全最好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可以大幅降低幫派掌控之妓院逼良為娼的現象。

因為當從事賣淫的行為成本降低(例如不再有刑事責任),則賣淫的邊際租值會降低,造成幫派掌握賣淫的總體利益會因為失去法律保護之壟斷性與競爭增加二者影響之下而減少。當邊際租值降低,使用暴力經營的邊際成本就會增加。不善經營,只會靠暴力的經營模式在市場競爭下自然淘汰。

同理,因法律禁止賣淫而生的警方黑幫勾結或警察向妓女索賄也會因此減少與消失。

2003年紐西蘭將賣淫除罪化後,2008年的研究指出該國妓女數量並未顯著增加,但妓女收入與人身安全得到顯著改善。面對不受歡迎的嫖客,紐西蘭妓女可以報警處理是一大關鍵。反之,未除罪化之前,相當數量嫖客看準妓女不敢報警,而在一樓一鳳模式中入室後強暴、強盜、搶劫。

這也說明為何妓院抽成高,可能有黑道幫派掌握,但在賣淫有罪的社會中,多數妓女還是被迫選擇進入妓院。

英國政府自己也清楚各地方警察對於賣淫執法有很大的不同與選擇性。許多地區的警察並不願意逮捕他們眼中「其實是弱勢的賣淫女」。

前述的風險,也多發生在「阻街賣淫」模式上。

誠如我前述三位經濟學家的研究發現,讓線上賣淫廣告合法化,就能大大降低從業者的人身風險。

經濟邏輯: 

1. 透過線上廣告,許多阻街女郎毋須在深夜徘徊於街道上,基本上就避免掉碰到隨機殺人等各種情況。  

2. 相較於上街找妓女幾乎可以不留任何證據痕跡,透過線上廣告找性服務多多少少會留下電子足跡,警方未來要追查相對容易。這份擔憂(成本)過濾掉許多殺人行為的可能性。  

3. 反之,妓女透過線上廣告的資訊與評價(包含女郎間的資訊傳遞),能更有效地過濾「可能不安全」的客人。  

4. 透過線上系統安排到的安全客人,日後再透過線上溝通機制繼續交易的機率大增。這也進一步降低服務提供者接觸陌生客人的次數,從而降低碰上「不安全客人」的機率。  

三位經濟學家也指出,如果要透過增加警力(以舊金山灣區為例)的方式來達到同樣的死亡率降低效果,納稅人需要每年多負擔$200億美元用來增聘警察。換言之,允許Craigslist這種線上廣告刊登色情服務,不但一年救了2150位妓女,也替納稅人省掉200億美元。

結論:

誠如我在過去兩年多篇文章中反覆強調,全球性通貨膨脹乃至於停滯性通膨將大大影響中低層人民的收入與生活。

現實的殘酷是,許多人面臨的財務風險,很可能來源於他們弄不懂也控制不了的貨幣因素。

經濟學大師A. A. Alchian幾篇論文所證明「通貨膨脹必然帶來財富移轉效果」之現象,升斗小民該憂懼的,是自己將是否淪為「被移轉財產」的一員。而這也是我過去兩年多反覆撰文呼籲讀者注意防範自保的重點。

從宏觀角度看,我很常說:沒有錢就沒有人權可言。

其實從個人微觀角度何嘗不然?財富安全係數高低,也大大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高風險工作選擇乃至於預期壽命長短。豈可不慎乎?

分類
筆記

對媒體而言真相不重要

中國大陸截至今日接種疫苗劑數達34億4千多萬劑,施打量佔人口比例241.57%。美國為193.37%、英國為224.04%。

然後這兩天一直看到歐美媒體聲稱中國人民未施打疫苗所以不敢開放。

再看看疫情發生三年來,中國總確診病例178.8萬,死亡人數5235人;美國確診病例9880萬,死亡人數108.9萬人;英國確診病例2400萬,死亡21.2萬人。然後英美媒體稱「中國防疫失敗」。

對媒體而言真相不重要,能藉此帶風向達到真實目的(例如施壓中國開放歐美疫苗)才重要。

分類
筆記 中醫

李士懋醫案:小兒急救

余亲历一小儿急性中毒菌痢,其状若尸,呼吸、心跳、血压、脉搏皆无,全身皆冷。唯将棉绒放于鼻下尚微动,知呼吸尚存,遂将三个艾条捆于一起,灸小腹,连续三四个小时,患儿竟苏,体温复升,经治而愈。

【傷寒論冠名法求索(李士懋、田淑霄)】

李士懋 — 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田淑霄 — 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国医大师”称号。

分類
經濟分析 隨筆 證券投資

近日看美國股市隨筆20221203

黑石基金發佈新聞稱旗下資產達$690億美元的REITs(不動產信託基金)資金凍結,限制贖回。

此基金屬於封閉式基金,投資者無法在證券交易市場賣出,只能由黑石基金贖回。而根據黑石的基金說明,該REITs本身就附帶嚴格的贖回限制:每月贖回總額不得超過淨值2%、每季不可超過5%。

有趣的是,黑石自稱該基金今年以來報酬率高達9.3%,顯然與公開交易的REITs指數今年以來下跌20%相差將近30%!這讓許多投資人不得不懷疑黑石自我估價的價值增長背後有沒有水分。黑石目前拒絕透露自己如何算出不動產估值。

十月以來黑石該基金贖回請求激增但只有43%成功拿到錢。根據上述限制,此季度上限額度已經到達,所以黑石宣佈暫停12月所有贖回請求。

無論如何,黑石聲稱的報酬率有多麼優於大盤,現在的擠兌必然逼迫黑石要賣房地產套現,例如它已經賣掉該基金持有的Las Vegas兩大賭場(MGM Grand 和 Mandalay Bay)。我高度懷疑的是短期流動性不足的現實存在且將逐漸在不同金融領域蔓延。

一者,面臨贖回壓力的REITs不只黑石,其他類似基金從十月以來都有相同問題。在利率提升,資產價格根據利息理論必須下修的環境下,越來越多REITs被迫賣房賣地換現金時,會出現什麼現象呢?

特別是當下美國Overnight Repo rate來到近年最高點3.85%,逼近幾次股災(如2008年)前水位。美國TED例差亦然,在在說明市場短期流動性逐漸緊縮的現狀。(見圖)

加之近日FTX等加密貨幣交易所破產或經營者涉嫌捲款潛逃等狀況發生,資金流動性可能會是近期股債市的最大影響因子。但美國Fed有任何本錢取消QT重啟QE嗎?

想我當年在政大法律系時,REITs這類資產重新包裹證券化是我們財經法組的熱門議題,當然牽連更複雜的信用對賭(如信用交換合約credit default swap)或其他金融衍生商品在2008年闖下大禍,今年十月以來美國REITs又面臨的短期流動問題,會不會又是某個見證歷史的開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