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隨筆

美國選舉金費

OpenSecrets.org研究顯示:過去20年美國政黨選舉支出增加24%至每次選舉週期(2年)花費25億美元。

但同一時期,政黨以外的選舉花費增加了70倍,從2770萬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將近20億美元。

一方面二者差距代表部分候選人自身籌款能力使之可以獨立於政黨之外,政黨對於政客影響力大幅衰減。越是有助於個人籌款的極端政見越受歡迎,政黨只能容忍;較為偏光譜中間的意見如果無助於個人籌款則常被忽略。

另一方面巨大的選舉花費表示美國政客與背後的金主亟需在短時間內取得足夠的報酬,使得各種透過立法或行政規範達到壟斷利益的措施雨後春筍,而為達此目的,訴諸空虛難以證明或證否的「國家利益」藉口成為最好用的政治理由,這也是為何美國近20年政客在非理性瘋狂地且販賣無知地「反中反俄」道路上越走越極端的原因之一。

分類
經濟分析 隨筆 證券投資

近日看美國股市隨筆20221203

黑石基金發佈新聞稱旗下資產達$690億美元的REITs(不動產信託基金)資金凍結,限制贖回。

此基金屬於封閉式基金,投資者無法在證券交易市場賣出,只能由黑石基金贖回。而根據黑石的基金說明,該REITs本身就附帶嚴格的贖回限制:每月贖回總額不得超過淨值2%、每季不可超過5%。

有趣的是,黑石自稱該基金今年以來報酬率高達9.3%,顯然與公開交易的REITs指數今年以來下跌20%相差將近30%!這讓許多投資人不得不懷疑黑石自我估價的價值增長背後有沒有水分。黑石目前拒絕透露自己如何算出不動產估值。

十月以來黑石該基金贖回請求激增但只有43%成功拿到錢。根據上述限制,此季度上限額度已經到達,所以黑石宣佈暫停12月所有贖回請求。

無論如何,黑石聲稱的報酬率有多麼優於大盤,現在的擠兌必然逼迫黑石要賣房地產套現,例如它已經賣掉該基金持有的Las Vegas兩大賭場(MGM Grand 和 Mandalay Bay)。我高度懷疑的是短期流動性不足的現實存在且將逐漸在不同金融領域蔓延。

一者,面臨贖回壓力的REITs不只黑石,其他類似基金從十月以來都有相同問題。在利率提升,資產價格根據利息理論必須下修的環境下,越來越多REITs被迫賣房賣地換現金時,會出現什麼現象呢?

特別是當下美國Overnight Repo rate來到近年最高點3.85%,逼近幾次股災(如2008年)前水位。美國TED例差亦然,在在說明市場短期流動性逐漸緊縮的現狀。(見圖)

加之近日FTX等加密貨幣交易所破產或經營者涉嫌捲款潛逃等狀況發生,資金流動性可能會是近期股債市的最大影響因子。但美國Fed有任何本錢取消QT重啟QE嗎?

想我當年在政大法律系時,REITs這類資產重新包裹證券化是我們財經法組的熱門議題,當然牽連更複雜的信用對賭(如信用交換合約credit default swap)或其他金融衍生商品在2008年闖下大禍,今年十月以來美國REITs又面臨的短期流動問題,會不會又是某個見證歷史的開端呢?

分類
隨筆

隨筆2

兩年前我就談過,這些防疫措施本身會創造一群可藉此獲利族群,他們尋租行為之下未來會讓防疫措施成為難以被取消的管制措施。這是在所有選擇防疫的國家都高度可能出現的現象。

我大概是中文世界最早提出如此警告的人之一。

近日我也談過如果大陸中央不能成功改變對地方官員KPI考核,地方官員依然認為疫情爆發會影響自己升遷前途的話,則中央出臺的政策就無法改變地方自行其事的現象。

我也談過過度防疫的成本很可能大於完全躺平。

我認為現在所謂抗爭的訴求,並不能改變上述侷限條件,對事情毫無幫助,反而更有助於管制繼續。背後的經濟邏輯,我在2019年那篇「反對集會遊行」的文章也較清楚說明過。

而我最新分享的兩篇文章也點出幾個現實:

1. 現在流行「新冠不過是流感」的說法醫學上是很有疑慮的。但很多批評大陸防疫政策的人,多是基於這個假設,無視歐美等放棄防疫的國家大量死亡病例。

2. 另一個批評大陸防疫政策的論點假設前提是「大陸封閉三年一事無成」,無視大陸超額死亡率每10萬人僅0.6人,遠低於美國的每10萬人179.3人和全球每10萬人120.3人。

法律人角度,大陸一堆封禁根本連正式公文都沒有,完全違反法定程序(due process)也違法,這些亂象的本質我開頭幾點已經說清楚。我認識的大陸律師朋友也搖頭。

大陸官員擔心過度開放後的疫情並非無的放矢;而只要有此擔心,則繼續管制以及因管制獲利而背後推動繼續管制的利益團體就驅散不去。

除非大陸官員即便爆發疫情也不會被究責,那整個行為模式就會改變。

看看美國與台灣防疫失敗的政務官下台拍拍屁股走人還可以去選市長,一點責任都無須負擔。所以我們看到民主制度下的政客都在疫情初期加碼演出、爭當抗疫英雄,但防疫的「表演邊際價值遞減」後,就又不管事實上病毒威脅有多高、不管事實上醫療資源是否能容納,又紛紛解封躺平。這是民主制度下必然出現的政客行為。

如果你相信新冠只是流感,相信中國大陸過去三年防疫是一事無成,你當然會接受民主制度下的媒體洗腦,以為已經天下太平無須防疫。

分類
隨筆

隨筆

就像十幾年來我談論經濟學常發現某些留言者對經濟學理論乃至於真實世界現象極度無知。

每每講到大陸,同樣會看到一堆台灣人充滿偏見地、情緒地選擇無知。

例如不知道大陸人也有投票權也有選舉;又或者以為大陸人民沒有自由,或是以為美國人比大陸人自由。更多台灣人眼中只有敝帚自珍的爛制度–健保制度,而不知道大陸也有類似的醫保制度。

(關於健保的諸多壞處與缺失,我也討論過好幾篇)

這些錯誤且愚蠢地以為「民主可以保護自由」的無知者,想當然爾連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也不知道,傻傻地把民主制度當寶。

簡單看歷史,完全復刻美國憲法制度的兩個國家:海地與利比亞,無論經濟發展或人權狀況都是悲劇。翻開世界地圖,所謂民主國家多是如此下場。歐美幾個國家,其實佔世界民主國家佔比很少,且其財富多半來源於殖民地時代的掠奪與工業革命先行的先發優勢。

美國政客事實上也從未把民主當寶,甚至建國者們裡面相當有影響力的人士認為必須限縮民主制度以避免亂政。

更甭提近代美國多次利用CIA發動政變或暴力推翻民主選出的他國領袖,換上專制獨裁甚至殘暴的君主,只為了美國利益。

就像小羅斯福曾聲稱某個殘暴獨裁領袖只要是美國養的狗就沒關係。("Somoza may be son of a bitch. But he is our son of a bitch.")

美國建國2百多年中只有20年沒有參與或發動戰爭。最近30年中國從未對外發動戰爭,對這群無知者而言是殘暴可鄙的;美國年年對外戰爭,根據Brown University研究,美國911之後在中東屠殺了38萬多平民,卻未見這群台灣無知者給予任何人權關注。

世界上幾位制度經濟學大師,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 Coase或張五常,都極為推崇改革開放後逐漸演化的中國制度,並從中提取出許多對制度經濟學非常有價值的正面改善貧民經濟與人權條件的智慧結晶。中國8億人脫貧是連世界銀行都承認的經濟奇蹟。我多次談過,沒有比真實經濟條件改善更有意義的人權進步。沒有錢,人權都是空話。

一如既往的是,許多看起來既無知且愚笨的留言者,通常認為自己比這些專門研究制度的大師更懂。這已經超越半瓶水,而是裝著糞水也響叮噹。

這世界就是總有人願意創造我一天歡樂的源泉,感恩。

分類
隨筆

小區封鎖觀察

昨日我們整個小區被封鎖了,今年以來第二次。幾棟樓被單獨封,居民不准下樓,買的物資由物業跟居委會人員運送至家門。

我這棟沒有,還能自由下樓。

小區微信群組裡有人串連到門口抗議,今早果然付之行動,且報警處理。警察到場態度與這個視頻拍攝的北京其他小區一樣,均認定居委會沒有正式公文,封鎖於法無據,警方依法要保障居民人身出入自由,所以今天小區又解封了。

https://b23.tv/e0f29XZ

補充一些我在北京這兩年的觀察:

1. 各種抗議其實都存在,比如我學校某些校務上的規劃就被港澳台和大陸學生分別集體署名抗議到北京市政府與中央,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政策更改與反應。

這點恐怕與傳說中無視民意的「極權政府」印象截然不同。

2. 2020年我就贊成Michael Burry的看法,認為無論中美,都可能存在防疫成本高過疫情本身的可能性。例如北京清華大學最新的研究指出,疫情封鎖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上升80%,一來因為不容易得到胰島素與相應醫療資源,二來患者失去可以散步運動的空間與機會。

當然更不用提封鎖下制度費用上升,人民因此收入下降所衍生種種悲劇。

但前述成本比較,經濟學上只能做到事後諸葛,事前要精準算出很難,這變成決策者自己「想」跟「能」做到什麼程度。

3. 另一個觀察是大陸顯然中央跟地方不同調,這牽涉到地方官KPI的問題。

客觀現象是人民抗議到中央,中央就會派人下來,地方就不得不放鬆管制。中央一走,地方又縮緊。

結果看到的是最在乎人民聲音的是中央。

這點與我很常舉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 Coase所著"How China Became Capitalist" 描述一樣,中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掌握程度,遠遠不如西方媒體宣傳。

4. 大陸基層醫療能量確實相對人口而言非常不足,尤其是應付大規模疫情傳染。這變成沒有官員敢真的相當規模開放。目前聽到的都是小規模嘗試,但如石家莊或鄭州富士康這種,都是稍微開放疫情就失控,造成其他地區更趨向保守。

5. 我的看法一直是中央不直接下手更改地方官的kpi與咎責,要全面放鬆就幾乎不可能。但真正有權決策者,他怎麼衡量兩種政策的損益,收到的資訊為何,這我不知道。

6. 大陸輿論開始有人檢討疫情政策獲利的企業,也注意到尋租成為制度時,制度就會僵化無從改變。幾個靠核酸檢測貪污的官員也被抓出來追究刑事責任,例如我居住的這區就是。

7. 小蝦米告贏大組織的案例其實不少,例如前幾年某個實習律師控告深圳律師協會逃漏稅勝訴,就是一例。

最新的一個現象是北京的大學紛紛讓學生自由返鄉。上學期期末考前疫情加劇也是如此,放學生回家。

分類
科技相關 經濟分析 隨筆

關於台積電 20221122

台積電美國設廠顯然是違背經濟學比較優勢定律,如果沒有美國政府政治力量介入,就不會發生。因此這種投資不叫「全球佈局」,而是「被極權政府公然強盜強暴」。張忠謀自己都公開承認最新3nm製程也要移到美國廠,這顯然違背大多數全球佈局的商業經驗,無論美日歐擁有先進技術的大廠,幾乎都是把先進者留在母國,成熟或較低階者放到外國廠。如果這點都看不懂,還要嘴硬護航,財經魍魅果然名不虛傳。

另一方面,台積電選出1000名人員前往美國,也等於是幫美國(或中國)HR進行篩選,可以想見未來美國中國都會有廠商直接挖角。同時,美國政府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台積電,而是為了自家廠商(尤其是Intel)。這點我們之前文章就談過,台積電與Intel就對美國政府遊說的影響力相比是天差地遠。所以我們看到台積電到目前為止都沒拿到美國畫大餅的補助。

而從經濟學分析角度,我認為如果美國硬要違反比較優勢定律地欲透過行政保護措施培植已經失去競爭優勢的晶片製造業,則之後我們也會看見台積電美國廠很快就被併購或強勢入股主導,並在未來設下某種技術屏障,幾年之後我們甚至可能看到很荒謬的現象:台積電美國廠的技術不與台灣母公司共享,甚至連授權給台灣母公司都被禁止。

至此,台灣的台積電租值就被大幅榨乾,形同雞肋。

而號稱最能守護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則會繼續如相聲瓦舍的相聲「呦呵~拿啦~」如廢物一般唾面自乾,幫著掏空台灣同時嘗試尋租填滿個人財富。

對大陸都是降低統一台灣的成本,且加速統一進程。

換個角度來想,如果台獨乃至保持現狀有一絲絲成功可能,亦或台灣的刺蝟戰略有一絲絲成立可能,那美國政府都不需要如此操切地掏空台積電。我們看到的,只有美軍將領幾次放言預測2027年恐爆發台海戰爭,我們看不到所謂愛台灣保台灣政黨對此有任何準備。

分類
隨筆

關於健康風險隨筆(1)

「…予每念父祖俱死於傷寒。乃取仲景所著。深繹熟玩。八年之後。始大通悟。

陰陽經絡。病証藥性。俱了然於胸中。緣比年江淮之民。冒寒避寇。得此疾者頗眾。茲根據仲景法隨証而施之藥。所活不啻數百人。仍知傷寒本無惡証。皆是妄投藥劑所致。因追悼父祖之命。皆為庸醫所殺。而又嘆人無間於貧富貴賤。於此不能自曉。則輕付一命於庸工之手也。今輒摭其流弊多誤有害於命者。」

~《類證活人書》,作者:北宋 朱肱

多少人輕信「所謂醫療專業」而斷送性命於庸醫之手,這點中西醫均存在。

為何輕信?因為無知。為何對醫學無知?說白了多數人都是因為懶。

更複雜當然還有在當今侵權行為等法律架構下,醫療糾紛在法庭的訴訟攻防中逐漸反饋形成醫療現者的各種「防衛醫療」、「過度檢查」等對患者可能不利的整體醫療氛圍。

但庸醫是問題,問題難道又僅止於庸醫?

當醫療被高度政府管制後,一方面供給面壟斷雖然可以增加從醫者的平均收入,但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採用類似健保制度這種買方壟斷的管制,則從醫者的收入水平會下降,且工作強度會被迫增加。這點我在2017年《醫護過勞的真正元兇是健保制度而非勞基法》一文已經解釋過。其結果是更不利於醫療供給,發生在現實世界就是台灣有30萬人取得護理證照者卻有12萬人放棄從事醫護工作。

收入被管制的醫療機構,又會想辦法推銷販售獲利率超過健保的他種醫療服務,但不見得是患者需要。而在「醫療專業」光環下,又有多少人被騙買單?

(文章連結:https://bit.ly/3bIl4tt)

當這個被高度管制的產業碰上供需條件劇烈改變,如此次Covid-19疫情時,經濟學角度觀之,政府主導的醫療供給行為很可能出現:

1. 針對新的、劇烈增長的需求,供給不足,大量流行病患者因為來不及得到醫療服務而病情轉劇,死亡或是留下終身後遺症,都是整體社會財富損失。

2. 他種疾病患者或意外傷者也高度可能因為被整府主導轉向的醫療供給,得不到原有、需要的醫療服務。而在相對自由的市場上,這類人原本可以透過提高價格的方式取得供給服務,但也會因政府管制供給而無從「清市(clear market)」,同樣意味著死亡、終身後遺症或其他無謂的代價付出。

從經濟學角度看,這是政府管制下發生的無意義損失(dead loss)。

因此回到個人角度,面對未來只會管制更多、更盤根錯節,且不太可能放鬆的醫療服務,如何確保自己在關鍵時能以可負擔的成本取得適當的醫療服務,少數可行之方法就是自己具備足夠的醫療知識(無論在量體上與專業度上)。

然而更要注意的是,面對越來越高度的醫療管制,愈來愈多藥品或器材在未來也會被實施各種管制,例如處方籤就是一種限制人民獲取醫療資源的壟斷管制,美其名「保護人民」(許多醫護人員也如此相信)。

因此,未雨綢繆者要想辦法克服這個問題。

分類
隨筆

中醫精氣說/陰陽說/五行說/臟象說與科學方法論


科學哲學大家Karl Popper以降的科學方法論來看,中醫的上述學說都存在「定義不夠精確」以及「容易落入循環論證(tautology)」的問題。循環論證之所以不具備科學解釋力,是因為該理論「永遠對,不會錯」,從而失去科學理論的基本性質 — 可證否(refutability)。

但tautology本身並非不科學,而是我們如果能夠指明:a. 特定場景下名詞的切實定義、b.客觀侷限條件(observable constraints)與 c. 內在自洽邏輯,我們一樣可以得到符合「可被證否(refutable)」的科學性解釋。

以經濟學為例,貨幣學大師Irving Fisher提出的「費雪公式」— MV=PT(貨幣總量X貨幣流速=物價X交易總量)就是一個tautology,但後來如諾貝爾獎得主Milton Friedman提出,特定客觀場景下我們可以使貨幣流速與交易總量不動,從而論證貨幣總量影響物價,並從而證實美國聯準會在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錯誤貨幣緊縮政策造成大蕭條的發生與延長。一個循環論證的理論就具備科學解釋力。

回過頭來,如果我們在人體疾病相互影響之間能夠指明特定場景與條件,上述傳統中醫論理同樣可以達到科學性解釋力。

其中,拙見以為,定義與內在邏輯更清楚的陰陽五行與臟象說,均較精氣說更容易得出「可證否理論」也更具備科學性。因為各說定義精確性,拙見以為臟象>五行>陰陽>精氣,內在邏輯清晰性以及現象的可客觀觀察性也有同樣的比較關係。

因此如搭配脈相(寸關尺的陰陽、臟腑對應與脈相變化),我相信中醫可以像經濟學當年相對於物理學般,自創一套具備真實世界解釋力的科學方法論,同時符合主流科學的要求,甚至比西醫以統計學為主的方法更科學。

比如我們指明某病人的詳細可觀察病症、脈相,指明背後的病機症候邏輯,並可預測施以如何性質的藥物、方劑或針灸,病人在前述可觀察病症脈相上應有怎樣的對應變化。

西醫的醫療統計往往無法做到前述,只能假設參與實驗的亞健康者也是健康,亦或罹患相同病名者條件均相同。但事實上同病不見得具備同樣試驗條件。

以上簡略心得希望可以給有志於中醫基礎學術研究的朋友一點思考的線索。

分類
科技相關 隨筆 證券投資 商業評論

台積電還有幾年絕對競爭優勢?

 

我並非從水資源困境,而是從電力供應質、量與可靠性與4奈米以下矽晶片會碰上的量子力學困難兩個角度推估。
關於第一點:

「…台積電去年一年用了130億度的電,但光是明年第一季要量產的5奈米,用電量就比起東台灣56萬人口的用電量還要大。
加上年底動工的3奈米,預計在2022年量產,一年用電更高達77億度,相當於去年總用電量的59.23%,並且超過台南市一年的民生及商業用電,用電量接近全台灣的3%,成長速度有如吃電怪獸。…」

假設市場需求大到3奈米廠需要幾座,台灣未來20年50%以上靠火力(尤其是燃燒天然氣)的電力規劃根本不可能在保證可靠性下供電。只要幾個大規模軍事演習造成海上LNG船供應不順暢,就很可怕了。

再加上政治軍事風險,Apple、AMD、Qualcomm這類大廠不見得樂見台積電一直是「唯一」小尺寸製程晶片製造供應商。

關於第二點,以目前4奈米鰭式電晶體的實驗成品來看,4奈米的絕緣層厚度僅有6個原子寬度,尺寸繼續縮小但不更換材料的前提下,量子隧道效應將會大幅降低晶片的成品良率,我的估計是不良率造成的成本提高很快就會吃掉繼續縮小尺寸提高的經濟利益。

目前只有手機或移動裝置才有足夠誘因與付費意願使用這麼小尺寸製程的晶片,但以移動裝置經通貨膨脹調整的實質價格,20年來是快速下滑的前提下,當前述經濟效應出現時,再加上多數手機效能已經達到多數人日常所需,高效能手機越來越利基市場時,三個條件匯聚,我懷疑廠商下單購買更小尺寸的晶片熱情是否能夠持續。

若單量不夠,規模經濟出不來,又會回頭造成更小尺寸晶片平均生產成本更高。

在這段碰壁期(我認為時間可能長達數年),因美國封鎖而被迫移轉大量資源到晶片製造上的中國就有了追趕時間。

別忘了,中國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個,可以自己生產晶片生產線上幾乎所有所需零配件、化工、稀土原料的國家,包含ASML背後德國蔡司所具備的光學鏡頭打磨。

是的,中國技術都差人一截,但人家是站在「有」的基礎上。換言之,當今天是台積電被美國封鎖,禁止ASML出口機器給台積電時,又會怎樣?

當然我就不提當年協助台積電在縮小製程上突破的幾名大將,目前都被挖角到中國的現況了。

本來毋須多言,但避免誤會所以多提一句:我並非稱10年後台積電就沒有優勢,只是優勢差距將不再如此「近乎絕對」。大白話就是:邊際租值因競爭而下降。

分類
隨筆

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解釋為何美國政府樂衷顛覆他國政府

(見影片)

重點摘錄:

1. 美國從門羅總統時期就提出「門羅主義」 — 主張整個美洲都屬於美國管轄,歐洲大陸的老牌帝國無權染指。

2. 桑德斯以1973年智利大選為例,該次大選勝出的Salvador Allende主張智利礦產應該屬於全民所有而非少數企業從而勝選,其所屬政黨也在接下來的議會選舉勝出。

美國CIA站了出來,顛覆了這個民選政府,流放甚至刺殺Allende,並扶植軍人獨裁政權。

美國這樣的行為從建國以來就已經存在,來源於老牌歐陸帝國殖民主義 — 只要當地武力打不過帝國,帝國就有權到世界各地擷取搶奪帝國需要的資源。

———————-

我的補充:

a. 美國政府與印地安原住民簽訂800多個「國際條約」,但事後通通不認帳;甚至林肯總統任期發生印地安部落老幼婦孺已經住進戰俘營,還被美軍半夜屠殺的Sand Creek Massacre 事件。

當年的美國軍官Philip Sheridan甚至說出:”The only good Indian is a dead Indian (死掉的印地安人才是好印地安人)”這種話。

b. 1933年,美國遭尼加拉瓜地方游擊隊反抗而從該國撤軍,撤軍前任命該國內戰時期的美軍翻譯Anastasio Somoza García為國民警衛隊司令,Somoza後來推翻尼加拉瓜政府,刺殺總統,自己成為獨裁者。支持Somoza的小羅斯福總統説:「He may be a son of a birtch, but he is our son of a bitch. (就算他是狗娘養的,那也是我們的狗娘養的)」

美國是否支持某個政府,從來都不是因為自由民主的價值理念認同,而是該政府有無利用價值、夠不夠聽話。

某西太平洋小島老是以數倍於他國價格購買美國老舊武器,就是聽話的表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