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歷史

美國的貿易壁壘傳統

150多年前,法國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巴斯蒂亞(Frédéric Bastiat)寫下了《燭匠請願書》,自稱代表了 “蠟燭、紙扎、燈籠、燭台、路燈、鼻煙壺和滅火器製造商 “以及 “油脂、油、樹脂、酒精和一般與照明有關的一切產品的生產商 “的利益。

巴斯蒂亞抱怨說,這些行業 “正遭受著一個外國對手的毀滅性競爭,他的照明生產條件顯然遠遠優於我們的生產條件,他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價充斥著國內市場"。

這個卑鄙的外國對手是誰呢?

不是別人,正是太陽!

他主張法國政府通過一項法律,禁止所有公民讓陽光進入家中。

而這正是美國長年來習慣用貿易壁壘背後的愚蠢邏輯。

什麼?美國不是主張貿易自由嗎?錯了。美國建國以來大部分時間都是濫用貿易壁壘的國家,無論是關稅或非關稅壁壘。

從1861年到1933年,美國還是世界上關稅最高的國家之一,直到1942年後,美國才開始在國際上推行自由貿易,但其實期間還有如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這種貿易壁壘法條在針對特定國家實施,而且往往真實理由是純政治問題,而非貿易問題。

美國建國後,光是直接以「貿易壁壘(tariff)」為名的法案就有:

1789: Tariff of 1789 (Hamilton Tariff)

1790: Tariff of 1790

1791: Tariff of 1791

1792: Tariff of 1792

1816: Tariff of 1816

1824: Tariff of 1824

1828: Tariff of 1828 (Tariff of Abominations)

1832: Tariff of 1832

1833: Tariff of 1833

1842: Tariff of 1842

1846: Walker tariff

1857: Tariff of 1857

1861: Morrill Tariff

1872: Tariff of 1872

1875: Tariff of 1875

1883: Tariff of 1883 (Mongrel Tariff)

1890: McKinley Tariff

1894: Wilson–Gorman Tariff Act

1897: Dingley Tariff

1909: Payne–Aldrich Tariff Act

1913: Revenue Act of 1913 (Underwood Tariff)

1921: Emergency Tariff of 1921

1922: Fordney–McCumber Tariff

1930: Smoot–Hawley Tariff Act

1934: Reciprocal Tariff Act

1947: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