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有趣的插隊現象

The Atlantic 報導:「Well, This Is Just Awful: ‘Renting’ Disabled People to Skip Lines at Disney World

去過美國迪士尼樂園的讀者,應該都曾被園區內驚人的排隊人龍給嚇過。事實上你可以選擇不排隊優先通關,只要你願意每人多付170~270美元,就能一路暢行無阻,把愚蠢的排隊人潮通通拋諸腦後。

想省這筆錢又想要能合理插隊?簡單,如果你本身或你家人裡有殘障人士,則迪士尼樂園讓你無需額外付費,就能享有前述的特權。

於是乎,美國就有夫妻「租」了一個殘障人士,好讓自己的家庭可以插隊每項遊樂設施,免去動輒1、2個小時的等候。

經濟分析來看當然是簡單的:

1. 只要有人認為自己的時間成本高過170~270美元,就會傾向選擇付費取代排隊時間。比如說在園區內從早排到晚只能玩到5項設施,花費6小時,付費之後可玩到12項設施,免去排隊之苦且可能不到4小時就能輕鬆離園從事其他活動或休息。若後者帶來的益處大過額外費用,遊客就會支付。

2. 若家裡有殘障人士就免去額外費用,這表示兩種狀況存在租值的差異 — 免排隊之益處加節省的費用。換言之,如果租一個殘障人士費用小於額外費用,則遊客就有誘因去租。但這也牽涉到遊客的自責內疚成本(包含他人知情後帶來的譴責的可能性)、尋找願意配合之殘障人士的難度、與陌生人共遊的不適…等其他代價。

3. 經濟學說:不可能存在無主孤魂的租值。只要有盈利存在,就會有人去爭取。前述享受免排隊特權的契約安排,存在有殘障人士與無殘障人士兩種不同的成本付出,二者差值就是一種租值。只要租值存在,就會有人去爭取、榨取。這是人的自私行為所導致。

經濟學家張五常的「The Theory of Price Control」一文認為:價格管制會導致租值消散,引發降低消散的行為。從侷限條件的考察,可以預先推測何種降低消散的行為會發生。

迪士尼樂園的價格安排,是一種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 享受的服務一樣,但是因為你身分不同或成員中有一人身分不同,而有不同定價。價格歧視也是一種price control,差異在於政府發動的價格管制有強制性;而私人企業實施的價格歧視,消費者可以不買單。這也表示,迪士尼的價格安排,雖然存在著租值差異,但是會偷雞摸狗去爭取的人較少。這是因為不願意排隊也不願意支付額外價格,更不願意租用殘障人士的遊客,一開始就會選擇不去。

但為什麼報導作者在文中大做道德譴責?為什麼其他潛在客戶,也要跟著道德批判這些偷雞摸狗行為?

我的看法:照顧小孩的樂園,如提供殘障人士優惠,則除了吸引殘障人士家庭(通常不會只有殘障人士一人來遊樂),還能創造「遊樂園樂於照顧幫助弱者」的形象,對於殘障人士家屬,乃至於同樣需要照顧之小孩的父母來說,有一定的廣告效應。

另一方面,遊樂園開放殘障人士,卻不針對殘障人士與同遊旅客做身家調查,也往往是因為交易費用過高 — 要調查出真相需要相當的費用與時間。此外,一一盤查的作法也可能嚇跑遊客。這如同多數飯店跟客人收了住宿費用之後,並不特別針對旅客的用水、用電額外收費。一者,每個房間單獨裝水電錶有其費用;二者,水電完全是旅客必用的資源,一一計量收費也會給旅客留下壞印象,從而影響商譽。

賣方(迪士尼)不希望有人利用漏洞插隊,理所當然:差額是迪士尼盡收的租值,沒道理被人這樣騙走。同時原有的廣告效應如不處理,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迪士尼不處理都不行。

這個經濟論點驗證上,我們可以看那些「不需要創造願意照顧弱者形象」的商業,例如銀行,一般銀行並不因為某人是殘障人士,所以匯款轉帳手續費乃至於利率都有優惠。

站在被租用的殘障人士立場,既有額外收入又能享受遊樂園之趣,撇開閒言閒語的代價,何樂而不為?

回過頭來看其他遊客。

如果有人利用租來的殘障遊客節省排隊時間,對於沒租也不願意付額外費用的旅客來說是增加了排隊的成本,後者當然要抗議。(事實上對於有付額外費用的旅客來說,也可能增加排隊成本)

成本永遠是未來的選項。還在排隊或者未來可能蒞臨的客人,會受到這種作弊行為而受損失。但是已經排過隊、玩到遊樂設施的人來說,後來的作弊者就無影響。但,這樣的作弊行為同樣適用於任何有提供「殘障優惠」的服務或商品上,如果不引入道德譴責,增加行為者的良心成本,則本來事不關己的第三人,某天也可能成為此作弊行為下的受害者。也因為如此,在這件事情上的道德譴責強度就會提高。而更重要的是,「道德譴責」也是第三者唯一能使用的低費用武器,要透過法院處理作弊行為,一者法源上無請求權,二者法律也不允許對還沒發生的損失與侵權行為進行求償。

舉個反例來說,台灣有多少百貨公司停車場的殘障停車格,被非殘障人士的車輛給佔用?以我自身觀察來看,其實比例非常高。然而因為百貨公司並沒有在消費金額上給殘障者特別優惠,所以對於車位是誰停的,百貨公司其實是不在乎的。對百貨公司而言,來者就是客,自然也沒有誘因去糾正此現象;多數消費者也不因為有人作弊偷停殘障車格,而受多大損失,在這件事情上的道德批判強度自然弱上不少。

簡而言之,從成本角度來看,當其他人的作弊行為會增加自己未來的成本(也可以說減少自己未來的選項)時,則人們傾向痛下殺手,賦予更多的道德譴責;反之,則漠然以對。而作弊行為只要有利可圖,永遠都會有人奮不顧身地做下去。

這邊還能延伸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大眾交通工具要鼓勵年輕人讓座給「老弱婦孺」?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己想想。

22 replies on “有趣的插隊現象”

以經濟角度解釋為什麼大眾交通工具要鼓勵年輕人讓座給「老弱婦孺」的幾點淺見:

(1) 公司為了降低老弱婦孺上下車的成本
(2) 公司為了降低老弱婦孺因為無座位而導致在車內可能不適的成本(例如老人摔跤或孩童哭鬧)
(3) 博愛座並不多,其他人的權益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當然讓座不一定限於博愛座。
(4) 公益形象
(5) 不知道政府有無補助(高鐵老人票是可以跟政府申請補助的,但讓座這種自發行為,應該是沒有)

我猜是因為青壯年對座位的需求彈性大(可有可無),老弱婦孺對座位的需求彈性小(沒座位可能就不想搭公車),但是又不能跟老人收更高票價(或賣公車捷運坐票),所以用"博愛座"文化提高青壯年座坐位的機會成本,相對降低老弱婦孺座坐位的機會成本。

不過,是我說錯了嗎?我還是看不出跟本文的關係?

公車座位不是按價分配,
因此會有租值消散,
在人性自利的本性下,
會有動機減少這消散,
因此選取的分配座位準則,
必會使租值消散程度達到最小。
鼓勵讓座給老弱婦孺之目的,
就是在減少租值消散,
因為老弱婦孺從外表一看便知,
不用耗費人們更多費用來區別,
這就減少了為了爭奪座位而還要比較個人其它特徵的費用。

我不會從需求彈性來解釋,因為需求彈性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無從驗證。

另一方面,雖然你假設青壯年對座位的需求彈性大,但你要如何解釋為何老是有年輕人坐在博愛座上呢?

我不認為邏輯上是「公車座位不按價分配導致租值消散」;我認為應該是「有一種交易費用,通常是乘客的時間成本,導致公車不容易按價分配」。

另外你跟其他回答的網友都沒答到我的問題上,我想可能我問得不清楚,我再解釋一次,問題是:「為什麼公車有博愛座?為什麼我們要對偷坐的人道德譴責?」

1.我不認為需求彈性看不見摸不著,只要代價小幅變化,就可以看出需求彈性。通常只要車上的老人一開口或使個眼色,博愛座上的年輕人就會起身讓座(道德成本增加一點點,就放棄了);不少老人會請普通座位上的年輕人讓座給他(就算付出厚臉皮的高成本,還是要得到座位)

最後的資源分配結果,還是會傾向老人家有較多座位。

2.我就是會坐在博愛座上的青壯年乘客。早年我是不敢坐的,後來我學Priority這個字的意思,了解到博愛座的概念是「老弱婦孺優先」而非「老弱婦孺only」。即便知道未來可能會付出道德成本,只要附近看起來沒有顯著需要座位的人,我還是會大方地坐下博愛座。

當然這是我的個案,還是沒有想到通用解回答你的問題。

我想到如何回答你的問題了。

讓座給老弱婦孺只是一種文化,就算有運輸公司的官方宣示,也無任何強制性,但是這種文化的力量,使「老弱婦孺」和「青壯年」搭公車所享受的租值有差異,效果類似迪士尼樂園的價格歧視。

其實年輕人坐在博愛座上,就只是為了減少租值消散而已。

1. 我也看過使多少眼神或開多少口都不肯讓座的。

另一方面,任何人都無從事先推斷其他人的價格彈性;你看到成本增加一點點,行為立刻改變,然後斷言價格彈性高,這只是定義性的敘述,本身不存在任何可驗證的理論。

更甚者,我們也難以解釋為什麼某種物品一段時間彈性低,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彈性又忽然很高。許多股票的價格都符合這種敘述 — 低檔時成交量大卻不漲,忽然大漲時,成交量不用很多,價格可以翻天。彈性理論無法事先推測這種情況的發生,只能事後諸葛。

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學不需要彈性理論,因為這理論對解釋力並沒有幫助。論者能做到的也只有「猜」而已。

2. 為什麼公車公司不針對老人賣「票價更貴但保證有位子的老人票」?這是我的問題的反面問法。

我不覺得這有回答到我的問題。

那為什麼公車公司要提供博愛座?為什麼不要像飛機那樣劃位?甚至美國西南航空是我常坐的飛機公司,他們沒有劃位,上去自己找座位,但是人人有位子,不會超賣。

為何公車公司不這樣做?

顯然,長程客運會劃位,也會讓人人有位子坐;法令之下站票不那麼常見。但短程公車,因為事先知道需求的難度高,變成車體本身適合站多於坐,於是才出現老弱婦孺沒位子坐的問題。

但為什麼,回到原點,不是賣較貴的老人票讓老弱婦孺保證有座位,而是要其他乘客讓位?社會的這種道德要求,又是從何而來?為何存在?

如果不設博愛座,自有特殊利益團體、或特殊價值觀團體,甚至政府,出來指指點點或 “好心建議"。

公車或捷運公司為先堵住這些人的悠悠之口,打劑預防針不痛不癢。與其讓這些團體的價值觀、或政府的政策主導博愛座之有無或多寡,還不如自己先設定,反正成本又不是自己出,還能博得公益美名 + 讓部分有道德感的人心理滿足 + 部分老人真的享受到位置,三贏局面。

如果是媒體的大陸同胞寶島自由行系列,大概會這樣報導: 台灣最有魅力之處,是富而好禮的高度人文素養,坐捷運有博愛座且多有人真的讓座,坐出租車丟錢包還能找回來…云云。這應該算是文化解釋而非經濟解釋吧!

大眾交通工具服務提供者鼓勵年輕人讓座給老弱婦孺,而不是提供「票價更貴但保證有位置的保證座票」的原因可能是此種保證座的票在實際生活中很難實現。好比說某一條熱門公車路線的尖峰時刻(如適逢花季又在上班上學尖峰時間開往陽明山的紅5),這種熱門公車有時候到了一個站停下來,開了門之後結果沒人下車,但因為太擠,站牌旁想要搭該班車的人也上不了車,司機有時會叫嚷一下要其他人往公車內移動一下讓出空間來給車外的準乘客,擠不出空間便只好重新關上門,想搭這班車的人就能體會到「看的到,吃不到」的無奈,花了比較多錢買保證座票的人如果遇到這個狀況除了吃鱉以外還會很不滿,因為多花錢卻連站上車的權力也沒有。同理,若公車內人不多但是保證席已經坐滿了,一般席也坐滿了,當一個持有保證座票的老弱婦孺在公車站牌下等了許久來了這樣一台公車,他登上公車後發現沒有他的保證席也沒有一般席,他就要選擇是否下車等下一班或是將就站著乘車,選擇前者要看此人是否趕時間,選擇後者則此人必定抱怨多花錢卻毫無享受,所以這保證票就等於虛設,而非常想要得到保證席的人就會往上一站走或是走到出發站,多花時間跟體力以確定他可以得到保證席,這個實際的情況可以在陽明山的文化大學看到,花季時期陽明山仰德大道非常堵車,從文化大學下山有時可以堵上一小時,有些學生為了確保能坐著下山,會不辭勞苦的從學校步行2.3公里上坡路前往前山公園總站,我覺得這就是花代價買保證席的實例,只是付出的不是票價的價差而是付出時間跟體力(大學生時間跟體力很多)

不熱門的公車路線便不提了,不熱門表示搭乘人少,有無保證席制度都很容易有座位可以坐,而不熱門的公車通常等車時間也相當長(偏鄉有些公車是一個小時發一班的),即便當日運氣不好上車後發現人多沒座位,除非乘客時間特多,不然也是歡歡喜喜的上了車,所以保證座票制度在實際生活中可能非常難執行,所以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古怪商品出現在生活中。

至於為什麼要鼓勵年輕人讓座給老弱婦孺,我想敬老愛幼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所以社會鼓吹年輕人要禮讓佔了很大的部份。根據我在澳洲雪梨的經驗,當地的某些公車也有紅色藍色座位的分別,紅色當然就是所謂的優先座,讓給需要座椅之人,我不知道其他國家的情形是如何。

結論,我想社會鼓吹讓座,可能是想要營造一個大部分人都會禮讓的社會,以便年輕時禮讓過老弱婦孺的人,在老的時候或是懷孕的時候或是其他有座位需求的時候,能有個人親切的出來對他說:請坐!

板主,有沒有可能有一種機器能針對不同時段不同持票人收取不同費率的可能,不過這樣建置成本應該很高吧

公共交通不分座票,站票,是預測空座的信息費用,和分離座票站票使之對號入座的執行費用過高。不知道下輛車有幾個空座,也很難保證買了站票的不會去爭搶空出來的座位。交易費用的增加高過了實行價格分歧的收入增加,所以不采用。公交車在終點站可以用不同的排隊位置分離座隊和站隊,用排隊時間的長短來分離對座位用值較高的人群。其他站點沒有這種便利,座票站票價格分歧會引起混亂。

公交公司也希望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小孩坐在座位上。這些人群站著較容易發生問題,如果出了交通事故,站著的老弱婦孺受傷的可能性較大。乘客受傷會求償,或者暈車嘔吐在車子上也會造成麻煩。這些人有位子坐,公交公司的成本較低。公交公司是希望把座位留給老弱婦孺的。

公交公司可以立法規定不讓座的坐牢,或者讓司機毆打不讓座的青年。但用道德風俗來約束乘客行為的成本最低,一般的國家都有給在公共交通上給老弱婦孺讓座的道德風俗。專座,是降低這種道德風俗約束的交易費用。也就是說如果大家都可讓座,不好指定誰讓誰不讓。指定一個專座,乘客和司機目視之下,不讓座的成本高了。

來這個Blog講理讓美德什麼的,還真是XX(講得好聽點就是沒對版主胃口)

而且,我也不認同這樣的解釋方法。這些美德習俗文化什麼的,背後一定是為了某種利益分配,通常是為了降低資訊成本

1. 「從成本角度來看,當其他人的作弊行為(坐博愛座)增加自己未來的成本時,」:
這裡的成本,指的可以是:付相同的錢但一般人的座位因博愛座反而減少,乃至於情感上的:聯想到自己家中的長輩在類似情形下可能無位可坐,或自己老年後會沒人讓位。

2. 「則人們傾向痛下殺手,賊予更多的道德譴責。」:
給予不讓座人譴責的人,通常都是本身會讓座的族群。

3. 「作弊行為只要有利可圖,永遠有人會作下去」:
不讓博愛座給老弱的青壯年族群,永遠存在

因此,鼓勵年輕人讓座,即可減少公車公司自己得在車上多設博愛座位的需求。當每個乘客都會讓座時,則根本無需設置博愛座位。此時將不會有價格管制的情況發生,因此對公司而言,提暢讓座是所需成本最少的方式。

和幾個朋友討論了一下,補充幾個驗證。

1 地鐵的愛心座是最靠近門的,公交車的愛心座靠近下車處。公司要盡量縮短老弱婦孺行走的距離
2 愛心座上坐著老弱婦孺的比例,要比非愛心座的為高
3 采用愛心座以後,讓座的行為比不設愛心座時普遍

1354期的商周p38頁有講到相關的問題,原來又是跟科斯的理論有關係啊,他老人家果真是天才絕頂@@

1. 博愛座的位置可以讓老弱方便上下車
2. 設置博愛座,則一般座位的乘客可以安心休息,不用時時刻刻注意老弱婦孺上車。若不設博愛座,或全部座位都是博愛座,則可能減少搭乘意願,則無法達成運輸和服務的目的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