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你走進一家便利商店,發現買一箱汽水比買一瓶便宜。
於是你問店員:「我是球隊要舉辦比賽活動,如果一次跟你買20箱汽水可不可以?」
店員:「什麼?!你要買20箱?!來人啊!!!」當場衝出兩名店員架著你,要你先支付罰款才可購買。
荒謬嗎?一點也不,這正是蔡英文政府正要幹的蠢事:
「…工業用電大戶方面,張景森說,如果預期明天的備轉容量可能降到 3%,為避免用電亮紅燈,前一天就要提前啟動措施,告知用電大戶必須強制參加「需量反應」制度,必須配合節電 5%,若達到目標就獎勵,但如果超標,每度電就會比基本電費多了幾倍。…」(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413/2735097)
蔡政府錯在哪?
1. 從經濟學來看,在侷限條件之下廠商必然是以「最高效率」的方式在使用資源,才能達到獲利最大化。
電力資源也是其中一環。
可見到許多企業主對節省水電的心力遠比家庭主婦還厲害。
因此政府透過「超過某數量就漲價」的模式,其實是:a.懲罰有能力獲取較多訂單的廠商、b.逼迫廠商扭曲有效率的生產模式與c.提高廠商的生產費用。
廠商因應之道不外乎「外包其他工廠」與「試圖取得更多電力使用執照(牽涉可能的偽造文書與賄絡貪汙)」。長期則可能選擇遷廠他國。
2.同理,既然侷限條件下廠商已經是用最有效率在生產,政府強迫廠商不顧成本效益採購新機器或技術來節電,本質也是逼迫廠商扭曲資源配置。恍若「政府比廠商更知道怎麼經營」,荒謬透頂!
資源扭曲配置後,很可能廠商原本要用來提昇生產技術、增加產能、研發新品甚至獎勵員工的資源就被擠壓而消失了。
反之,要購買什麼設備、什麼技術,卻是政客/公務員最有可能上下其手的貪汙空間。買錯廠牌的工廠很可能永遠也過不了關。
3.蔡英文政府最大的錯誤,是一開始就拿錯誤的能源政策欺騙人民。無腦的「非核家園」實施下來是人民在可見的未來都必須以更高的代價用電,但整體電力產出卻跟不上經濟發展所需。
如今搞成「資優生分數考太高顯得差分者太蠢所以要被體罰(廠商拼經濟拼得民進黨的能源政策謊言破功所以被處罰)」這種荒謬狀況,削足適履的愚蠢張景森竟有臉對廠商指指點點,看著讓人可笑。這位民進黨高官,2016年還一度要求百貨公司美食街應該於下午一點至三點停止營業,如此過度干預私人廠商營運,比共產黨還共產黨。可偏偏顏色正確的蠢蛋可以屁股坐大位掌大權,是民進黨政府一貫特色。
建議一起閱讀:「提高電費來逼迫產業升級的蠢話」一文。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