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何謂「收入」?補充前篇

前一篇談到中老年與青年預期收入之不同,特別補充一下經濟學「收入(income)」的概念。

根據利息理論大師I. Fisher的觀念,收入(income)是指一切可以帶來「享受(enjoyment)」的事物,除了金錢,也包含尊嚴、優越、五感或心靈的滿足乃至於愛情、親情….等等可以讓你覺得「有會比沒有」更好的事物。

因此投資小孩,並不只物質的養育、金錢的教育投資,而是包含對小孩的時間、耐心、關心、照護、溝通…等等支出,期待換取小孩未來回報。

換言之,投資愛情、投資親情,付出與回報都不僅僅是物質與金錢。

更進一步,Fisher著名的財富公式:「W=I/r」(財富等於未來收入流折現總合)當然也包括非金錢收入。

是的,經濟學認為一個人的總財富很大部分是「非金錢」的。這點對經濟學外行恐怕很震撼,笑。這也是說,只追求金錢的人是笨蛋,一生總財富量恐怕還輸給家庭和樂的水果攤老闆。

這,才是正確的經濟學觀念。

只是跟一切金融投資一樣,投資都不見得有回報,因為存在風險 — 不肖子孫、所嫁/娶非人、你愛的人不愛你/愛你的人你不愛、壞父母惡公婆、壞朋友…等等。猶如佛家言: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都會在風險實現時跑出來。

因此,學好經濟學,面對付出情感卻無回報甚至背叛,也比較不會死心眼走死胡同。所謂: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那為什麼經濟學家「談收入都只談錢?」

因為:1. 金錢收入是客觀且可輕易量度的與2. Fisher這類大師認為金錢是所有享受的前身,而人類一切享受以金錢來量度相對容易(例如你願意花25萬元買個包,客觀上可證明在你心中這個包包可以帶來的享受–美感、優越感、尊榮感…whatever — 至少大於等於25萬元)。

當然我們在邊際上可以「排列」enjoyment大小,例如一年只見愛孫一面的祖父母與天天見面者,初見面瞬間的快樂肯定有相對差異,但難以量化為絕對值。再談下去,會牽涉到measurement of utility的問題,我想我就跳過這塊了。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