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糧食危機存在嗎?(三)–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不等於物價上漲

上面談完了價格,我們得加入一個現實中更複雜的因子:通貨膨脹(Inflation)

許多報章雜誌與教科書,甚至國家主計處對於通貨膨脹都做了不甚正確的定義:誤以為「物價上漲」即是「通貨膨脹」。

甚至英文字典解釋也大有問題:

Ox Ford將inflation定義為:「a general increase in prices and fall in the purchasing value of money」
Macmillan將inflation解釋為:「an economic process in which prices increase so that money becomes less valuable」

但事實上,「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本身並非等號關係,更是不同的兩件事情!

通貨膨脹,是少數翻譯得極好的一個專有名詞。inflation源自於拉丁文inflare,其字根帶有blow in to的意涵。因此膨脹二字取得極好!
通貨,自然指的是「流通貨幣」,而非「貨物」。

通貨膨脹簡而言之即「貨幣變多了」!

貨幣變多了,價格自然會上漲。但是物價上漲本身卻不一定源自於「貨幣變多」這個原因。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即說:「通貨膨脹在任何地方都永遠是這樣一種貨幣現象,即它是,並且只能是由貨幣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產出的增長速度而造成的貨幣現象。」

我們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
假設世界上只有你我二人。你手上有兩個金幣,我有兩瓶可樂。
我想要金幣,你想喝可樂,因此我們用1:1的方式,交換了自身的一樣東西,這就是交易的本質。

今天,我的可樂被深山裡的熊貓偷去喝了一瓶。
可樂只剩一瓶,你還有兩個金幣。但這一瓶可樂對我的邊際利益比我有兩瓶時高了,你希望我賣給你,你得付出更高的價碼我才肯賣。這,就是「物價上漲」!

反過來,可樂還是兩瓶,但有一天你胡亂挖洞,挖到一百年前海盜埋起來的藏寶箱,裡面足足有8個金幣;這時候你手上有10個金幣了,金幣的邊際利益降低了。你得付出5個金幣,我才願意跟你換可樂。這,就是「通貨膨脹」!

其實上述例子我應該說我們意外發現你的金幣含金量原來只有一半,會更貼切點。但如此可能較難理解一點。

總而言之,物價上漲本身是在計價單位不變的情形之下,貨物價格還向上提昇;而通貨膨脹則是專指貨幣數量變多,使得每計價單位所能代表的購買力縮水。

兩者在概念上不僅不一樣,我們在解釋世事時也得分清楚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學家張五常,在一篇文章裡提到:

「十多年前,香港的通胀率每年高达百分之十,而美国的只是百分之三。我说香港有的不是通货膨胀,而是物价上升。报章登了出来。跟着在某宴会中与陈方安生共舞,她说:「听说一位经济学教授说我们有的是物价上升,不是通胀,经济学不学算了。」那时她是管经济的,应该知道那位发神经的教授就是我。我没有回应,因为不好意思叫她来上我几课,更何况舞曲悠悠,还是跳舞为上。」

許多檯面上大吹大擂的名嘴、分析師,講到通貨膨脹,也是該上幾課的!

糧食價格真漲那麼多嗎?

我們看看小麥漲幅,一路驚人地從200多美元來到1200(當然近期又下跌至800上下)。但若我們考慮美國M2貨幣量從2001年的4979.1 Billion USD暴增至2008年初的7848 Billion USD,則近來許多原物料的上漲價格,都要做相當程度的修正後才能找出真正的「物價上漲」幅度。

(近日小麥期貨。圖片來源:鉅亨網)

我認為,物品價格真的漲多少,用工作時數來衡量,還是比較恰當。

1997年,有位經濟學家替Economist撰稿,走訪美國愛荷華州各地。其中某個專種玉米、大豆的農民,指著一台老舊的牽引機說:「這台牽引機是我在1970年買的,只要7500美元。可是你看那一台…」他指著另外一台新的說:「這台新的卻花了我4萬多美元,你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怎麼回事?該位經濟學家說他可以解釋,但是卻說不出口。當然,答案就是通貨膨脹。但該位經濟學家更指出,相較於1970年代,其實1997年這位農夫為了買牽引機所需付出的工作時數,是少於1970年代的。這代表他並沒有付出更多,只是被數字給迷惑了。

上一篇文章中,我從工時的角度指出人類(開發國家以上)從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享受著前無古人的廉美食物,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

但政客呢?政客不管這些。上漲的價格本身就是個能讓國會議員操作賣弄的舞台,即便賣弄的盡是無知至極的表演,也在所不惜。

的確,要找出換算成工時的所需資料並不容易,有其先天上的困難。
不過重要的是,我們在思考有關物價上漲的問題時,得先分清楚物價上漲的原因來自於通貨膨脹,亦或者是真實的物價上漲。分清楚了,才能下刀庖牛。

真實世界的物價上漲情形通常會同時包含二者,不過在比例分配上會有所不同。這大大增加了我們在處理經濟問題的難度:若不分清楚價格上漲原因是出於通膨亦或物價本身的漲勢,則我們難以估計市場心理對其有多少的預期防衛;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訊息費用,好讓一堆不學無術的分析師們坐領高收入。讀者自己請多小心。

回到主題。若只是要單純的判斷糧食危機是否存在,則我認為在美元發行量不斷增長的前提之下,其實表面上糧食與諸多原物料的價格上漲,相當高的程度起源於貨幣,而非供需本身。

當然,如同我前兩篇說過的:新興市場的力量,對於新奇、較高質量的食物需求會增加,這也是推升食物價格的力道之一。
不過我先前沒提到,這邊我想補充的是,中國目前多數人口還是從事農業,但若中國想走向像美國一樣的經濟體質,則還有數億農民得轉做工商行業。這些人的轉職本身對中國的糧食供應與需求都會有影響,自然也會反應在價格之上。只是中國近年來的糧食大豐收,也不斷顯示先進的農業技術引進中國,讓耕地有更高的效率,也不容小覷。

扣除貨幣影響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無論是糧食或石油,漲幅是有,供需的確有變化,但都不如媒體報導的誇大。

那漲幅真的都該怪這些新興國家?還是有人所言,該怪那些炒作價格、囤積商品的投機客?

這篇文章本來長達數千字,我決定嘗試把文章打得更散,好讓讀者輕鬆一點。有關「囤積有助改善糧食危機恐慌」以及「饑荒的真實成因」,我都放到下一篇來談。

系列文章:
糧食危機存在嗎?(一)– 新興的糧食需求?
糧食危機存在嗎?(二)– 自由市場與價格管制(補充)
糧食危機存在嗎?(三)–通貨膨脹
糧食危機(四)–投機客的慈悲與政客的可憎

7 replies on “糧食危機存在嗎?(三)–通貨膨脹”

版主你好,
想請教一個問題,
就是因某地區資源開發過度等因素所導致的資源變少,須花更多成本才能取得而造成的"原物料上漲",讓我們買一樣且等量的東西,需要付更多的錢,這樣的情況不算通膨嗎???
謝謝!!

@ Wanna Grow UP

有關通貨膨脹問題,我談過不少次。你提的是我文中講的「價格上漲跟通貨膨脹」是兩回事中的常見謬誤。

請試試看搜尋本站。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