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科技相關 Google Mac 商業評論

Google也不好過


前幾天我提到Apple iPhone G4原型機流出的問題,目前發展越來越偏向那位工程師阿弟仔遺失在酒吧裡,而非是我推測的「遭竊」。

但我依然不認為這會是一場Apple在背後當藏鏡人的公關秀。原因在於時間點不對。目前而言,離Apple過去操作新產品謠言的時間程序來說,似乎太早;同時,Apple自家的iPad才剛上市,而且賣相佳、行情俏,實在沒必要在這時候就上演iPhone G4流出劇碼來移轉媒體的焦點。
現時現刻,我相信Apple還是希望大家的焦點多放在iPad,而非iPhone下一代,甚至不是剛剛更新的據說能溫度飆升到100度的Macbook pro

目前看來,很像我在某網站看到的說法:「每個人都可能曾經丟過手機,但對這位弄丟手機的Apple工程師來說,這次可能是最勁暴、最幹的一次。」

但在手機上不好過的不只是Apple,Google的臉色這兩天大概也不太好看。

Google推出了跟Apple iPhone正面對抗的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很好。

可是擅長提供網路以及軟體服務的Google,竟然想撈過界來對終端消費者賣硬體,這挑戰的確不小(Google有對企業販賣伺服器硬體和軟體套件,不過這跟手機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美國行動通訊最大營運商Verizon Wireless宣布將不販售Google的Nexus One,這對Google打擊應該不小。

特別是市場上還一直謠傳iPhone將在Verizon體系販售。此事成真,對Google販賣自家的手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當然就Android系統來說,現在是百花齊放的前段,後續眾多手機廠商能用這個系統平台弄出怎樣的產品,著實令人期待。

不過就我的感覺而言,似乎Apple、Google和Microsoft面臨著相似的兩難困境:

平台太過開放,則整體產品品質管理不容易。很多問題,消費者可能把帳算到系統開發商身上,而非品牌商。
但是如果一昧要求品質與標準,則可能會淪為Apple現在給人「苛政猛於虎」的印象。這種印象多少會嚇退潛在開發商的。特別是當這潛在開發商的點子可能會是下一代的殺手級應用時,機會成本不可謂不高。

微軟在手機系統上過去要跟Symbian競爭,平台開放性相對較高,但也弄出不少問題麻煩。這次Windows Mobile 7似乎有點想學Apple,把很多東西重新抓回手上。

就市場後進者來說,Google走開放策略,試圖另外創造出網路效應格局,或許是跟Apple競爭的一步好棋。只是背後的代價是什麼,我們還不清楚。
最壞的情況,就是既沒有創造出超越iPhone及平台上十多萬種應用軟體的網路效應,卻落得Android平台雜亂無章難以統一攻擊步伐的窘境。

另一方面,相較於Apple,Google的確很缺乏跟通路商「交陪周旋」的經驗與能力。
這次Google大膽地繞過電信商,打算從網路直銷手機的方式,顯然不是很成功。如何挽救頹勢?Google得下更多工夫。但前提是,Google得評估花這麼多資源在非網路廣告本業之外的手機製造銷售上,到底划不划算?這個成本效益分析問題,是Google自己該去思量的。

圖片引自:blogfornood

分類
科技相關 Google

Google鄭重推出–動物語言翻譯服務

昨天4/1愚人節,Google除了將自家公司名字改成Topeka之外,其實還推出了「Google牌動物翻譯機」!

這翻譯機跟我們傳統市面上常見的的翻譯機不同呢?這個新的翻譯軟體可以說是史上最強的翻譯軟體,因為它可以翻譯動物的語言!

各位從以下農場主人試用的過程,就能看出當人與動物之間可以彼此訴說愛慕之意時,一切是多麼和樂融融、幸福滿溢!

各位看看當驢子含羞地說:「愛你!」農場主人臉上閃過的那麼一絲絲酸甜,多美滿啊!

想知道你家貓貓狗狗對你有多少情話綿綿嗎?趕快上Google Android Market下載(當然前提是你得有一支Android手機)

分類
科技相關 Google 商業評論

Nexus One的影片評論

這部影片評論相當中肯,而且清楚點出Google新推出的手機Nexus One最明顯且最大的缺點:不夠友善的使用者介面!

可能這位美國佬說話語氣太像我一個同學,讓我整片從頭笑到尾。

其實毋須這位老兄的說明,光是看完他的操作過程,就完全澆熄我任何購買慾望。

分類
科技相關

雲端運算猶如銀行?

李開復,Google大中華區的總裁,在一篇【云中漫步——迎接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文中以「銀行存款」之例,講述將資料儲存在Google之類提供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的廠商會較為安全的論點。

這樣的譬喻,我認為相當不恰當。

原因在於資料儲存的本質與存款非常不一樣,不能如此加以類比。

簡單說,在法律的角度來看,我們到銀行存一筆錢,其實是將錢「借給」了銀行,因此我們取得了一個可以對銀行主張的債權。
如此一來,銀行要將這筆錢拿去做什麼,我們管不著;銀行賠錢、遭小偷、遇搶匪了,也與我們無關。
只要我們拿著存款簿或金融卡,到銀行去主張我們的債權,要求提款,銀行就得將我們的債權如數實現(反過來,就是銀行要如數履行其債務)

甚至台灣有「存款保險制度」:銀行萬一破產了,我們還是有相當額度的保障。

但,將資料儲存在Google可不是這麼一回事

首先,這不是個單純的金錢債權債務關係。

銀行可以隨意將我們存進去的錢,加上其他存款戶的,出借給公司行號或從事投資行為;但我們能允許Google、Yahoo或其他網路服務公司將我們儲存在上面的資料隨意出借他人或任意挪作他們所欲之用途嗎?

顯然我們都無法接受這類的廠商如此對我們的資料為所欲為吧?

再者, 今天要是Google被入侵了、資料設備遭破壞了、資料外流了,我們能夠不管嗎?
我們能說我們沒受到影響?沒有潛在損失嗎?
更重要的是,Google資料外洩,我們有「資料外洩保險」來對我們加以保障嗎?

既然都沒有,用存款制度的觀念來描述Google的雲端計算,顯然十分不恰當!

同樣地,李開復該篇文章中還有許多不恰當的說詞,頂多就是當作商業行銷用語看一看。要認真起來,其實充滿問題。

分類
Google

Google PageRank數字背後的含意

前言:本文同時刊載於Taiwan CNET

Google PageRank是Google給網頁的計分機制,透過這個機制Google就能決定哪個網頁可能比較重要,比較是人們想要找的。
官方說法如下:

PageRank 如同個別網頁價值的指示器,透過龐大的連結架構來信賴網站獨特地民主性質。簡單來說,Google 說明網頁 A 連結至網頁 B 時,則視為網頁 A 投給網頁 B 一票。當然,Google 會查看票數來源,或是連結網頁接收的票數;同時它也會分析參予投票的網頁。透過「重要的」網頁來參予投票,並且幫助其它的網頁也成為「重要的」網頁資料。

重要、優質的網站會得到較高的 PageRank,同時 Google 會記住每次所處理的查詢情況。當然,如果查詢出來的網頁結果並不符合您的需求,重要的網頁對您也不具任何意義。因此,Google 將 PageRank 和精密的內文比對技術結合,來找出重要並且與您的查詢相關的網頁。Google 會將出現於網頁上的字詞顯示出來,並且檢查所有的網頁內容﹝及連結到此網頁的其他網頁內容﹞以決定這樣的查詢結果是否最符合您的需求。

如果嫌官方版本太過簡略看不懂,網路上關於PageRank的運作原理與數學公式等詳盡的說明也隨處可見,這裡就不再贅言。

有趣的是許多可以查詢PageRank的工具或網頁,會給你一個1 ~10分的數字,數字越高也就是rank越高;但到底幾分背後,象徵著什麼意義?

以下是我從國外網站看來的簡單文字描述,希望讓讀者們對於這些抽象數字可以有較具體的感覺。

分類
科技相關 經濟分析 Google 法律

Google AdSense聚會感想&對【無效點擊】的一些法律淺見

一.與會感想

4/18上午,我偕女友去參加Google在台灣舉辦的AdSense聚會。

其實這個聚會我覺得宣傳與廣告性質較重,對於疑難解答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例如會中Google從北京來的員工提到如何提高收益的辦法,其實在大多數的網站,甚至Google自己本身的支援說明網頁裡都看得到,因此對於較熟悉AdSense機制的站長來說,可能參加會議的幫助不如拿到獎品或贈品(Google T-shirt)。

讓我比較驚訝地是聽到有站長表示他已經辭掉工作,完全以網站收入維生;其中AdSense的收入正是他的主要收入來源。我不清楚這位站長一個月能從Google這邊賺到多少錢,不過就財務管理角度來說,我會持相當保留態度視之。

有趣的是Q&A時間有不少站長均反應Google對無效點擊的認定問題,以及部份網站遭到停權的問題。前述以Google為主要收入的站長即表示他很擔心萬一他被停權怎麼辦。

而關於這部份我本來有舉手想要說說我的淺見,不過不知為何一直沒點到我。會後我走到前面跟Google的員工反應,但是他給我的答案也很制式,因此我想我乾脆在自己的網站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二.關於Google AdSense無效點擊的法律淺見

分類
科技相關 法律

「Google跟美國政府說no」一文感想

聯合新聞網上面有一篇文章–「Google憑什麼對美國政府說不」,如果我記得沒錯應該是跟大陸媒體合作,從大陸過來的文章。
裡面對於Google之所以拒絕美國政府的幾個理由提出批判。
其實認真看一下,文中一個又一個批判,最後僅彰顯作者本身對於基本人權的無知。

如果長時間看我Blog的朋友應該知道,我一再強調過憲法上規定的基本人權,是人民對抗政府的權利。也就是說,除了學說上「第三人效力理論」之外,我們並不認為一般人民可以對其他國民以憲法為「請求權基礎」。
講更白一點,憲法可以解讀為「人民與政府」所簽定的契約,根據這個契約,人民有一些權利是你政府不能隨便侵害的。如果要侵害,sorry,請遵守基本的「程序正義」(也就是請你遵守遊戲規則)。

所以Google事件可以簡化為:
1.Google與一般人的關係
2.Google與美國政府的關係